ICS 65.020 CCS B 16 湖 DB4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T 1 9 55—2020 红菜薹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Purple Flowering Stalk Clubroot 2020-12-29发布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03-29实施 发 布 DB43/T 1955—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控原则 ··············································································································· 2 5 防控方法 ··············································································································· 2 6 防控档案 ··············································································································· 3 附录 A(资料性) 红菜薹根肿病识别症状和发生规律 ························································ 4 附录 B(资料性) 红菜薹根肿病病情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 5 I DB43/T 1955—2020 II DB43/T 1955—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林、梁志怀、蔡明、唐炎英、文吉辉、程菊娥。 III DB43/T 1955—2020 IV DB43/T 1955—2020 红菜薹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菜薹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防治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农业防 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防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红菜薹种根肿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心病株 primary infected plant 由病原菌初侵染引起的田间最早、零星出现的发病植株。 3.2 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 control 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或模式,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使其免遭生物及非生物危害的方 法。 3.3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根据农业有害生物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利用物理措施、器械设备及现代化工具等干扰、减 轻、避免或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方法。 3.4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3.5 病情指数 diseasse index(DI) 通过对植株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1 DB43/T 1955—2020 4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红菜薹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优先采用农业防 治等防控方法,配套使用安全的化学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红菜薹生长,不利于根肿病菌繁殖、侵染、 传播的生态环境,控制或减轻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 5 防控方法 5.1 农业防治 5.1.1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种植。 5.1.2 合理轮作 发病种植区,实施水旱轮作,或与葱蒜类、茄科、豆科、瓜类蔬菜、禾本科等作物进行 3 年以上的 轮作。 5.1.3 栽培管理 选用未被根肿病菌污染的土壤作基质育苗,培育壮苗;施用适量生石灰,调节土壤 pH;采用有机 肥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避免偏施氮肥;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清除田间病株及病残 体,病穴撒生石灰消毒,每穴 50~100g;严禁使用病区种苗,在病区作业的农机具须经消毒处理后再 到新区作业,不把病源带到新区。 5.2 物理防治 播种前晒种并去掉弱病粒;高温季节,对休闲的种植田进行深翻耕后曝晒 7d 左右。 5.3 化学防治 5.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 55℃的温水浸种 15 min,再用 10%氰霜唑悬浮剂 2000~3000 倍液浸种 10 min 或福尔 马林 100 倍液浸种 20~30 min,用水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5.3.2 苗床消毒 用福尔马林 50 倍液或 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0%氰霜唑悬浮剂(科佳)3000 倍液或 50%氟啶胺悬浮剂(福帅得)600~800 倍液对苗床喷淋消毒(淋土深度 15 cm 左右)。待土壤风干后进 行播种。 5.3.3 移栽处理 移栽时用 10%科佳悬浮剂 3000 倍液或 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600 倍液进行蘸根处理;或移 栽后 7~10d,用科佳或福帅得 1000 倍液进行灌根处理,灌根时移栽苗周围 15~20cm 内均应浇透,淋 水深度 15cm 以上。20d 后再灌根一次。 2 DB43/T 1955—2020 5.3.4 大田药剂防治 在根肿病发病初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药剂的选择严格执行 GB/T 8321 和 NY/T 393 有关规定 和符合农业农村部相关公告规定。 田间出现病株时,可用 50%氟啶胺悬浮剂 8000 倍液,或 10%氰霜唑悬浮剂 1000 倍液进行灌根防 治。 6 防控档案 田间调查根肿病发生和防治效果情况,具体调查内容及记载表格见表 1。 表 1 防控档案记录表格 病害发生情况 日期 前茬作物 防治方法 发病率(%) 防治效果(%) 记录人 病情指数 3 DB43/T 1955—2020 附 录 A (资料性) 红菜薹根肿病识别症状和发生规律 A.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发病初期地上部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受害植株生长逐渐缓慢,病株呈现矮 小、叶缘枯黄、叶色暗淡的症状(图 1)。此外,发病植株常出现在白天烈日下菜株外叶萎蔫,傍晚至 清晨恢复的现象,发病严重的植株会枯萎死亡。挖出病株在主根可见呈球形或近球形,体积较大的瘤状 物,侧根上肿瘤不明显,多为体积较小的手指状或圆筒形小肿瘤(图 2)。 图 1 植株地上部症状 图 2 植株地下部症状 A.2 发生规律 我省红菜苔主栽区一般都为秋冬季种植,如湘江中下游地区,在 8 月下中旬即开始播种,此时如有 病原侵染源,植株在苗期就开始感病,9 月上中旬可观察到根瘤。大田移栽后,9 月中下旬田间始见萎 蔫植株,10 月中下旬至 11 月初田间发病达到高峰期,所调查的种植区,发病率均达 30%以上。随后, 随着气温的降低,病害发展缓慢,翌年 1 月中旬以后,病情趋于稳定,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无明显增加。 该病害的病原菌为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是专性寄生菌,只侵害十字花科作物。 病原菌通常以休眠孢子囊(通常称休眠孢子)粘附在植物的种子、病残体上或者散落在田间越冬和越夏, 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很强,一般至少可以存活 8 年,环境适宜时可以 存活 15 年以上。该病害易在酸性土壤中发病,pH 值 4.5~5.5 为最适区域,pH 大于 6.5 发病较轻;气 温在 18℃~25℃,降雨日多,雨量大,土壤含水量达到 65%~90%时,也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 严重。 4 DB43/T 1955—2020 附 录 B (资料性) 红菜薹根肿病病情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B.1 病情分级文件 (以株为单位) 0 级:根部无肿瘤; 1 级:侧根有小肿瘤; 3 级:主根肿大,其直径小于 2 倍茎基部; 5 级:主根肿大,其直径是茎基部的 2~3 倍; 7 级:主根肿大,其直径是茎基部的 3~4 倍; 9 级:主根肿大,其直径是茎基部的 4 倍以上或肿大的根部变黑 B.2 病情指数(DI)计算方法 DI=(∑(Li×Di))/(L×9)×100 式中: Li ——各级病株数 Di ——相对级数值 L ——调查总株数。 B.3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P=(DI0-DI1)/ DI0×100 式中: P ——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 DI0 ——未施药区病情指数 DI1 ——药剂施用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注:调查时间为末次施药后 7~10 天,调查时每小区对角线随机 5 点取样,每点查 15 株,每株 调查植株根部症状,记录调查总株数、各级病株数。) 5
DB43-T 1955-2020 红菜薹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湖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3:00: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