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8 保 DB5305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5/T 76—2002 芒果林下套种株芽魔芋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interplanting Konjak under mango forest 2022 - 07 - 20 发布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5305/T 7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提出和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美存、尼章光、易怀锋、陈于福、张翠仙、柏天琦、章勇、解德宏、罗心平、 高贤玉、俞艳春。 I DB5305/T 76—2022 芒果林下套种株芽魔芋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芒果林下套种魔芋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园地选择、种前准备、播种、肥水管理、病虫 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市芒果林下套种魔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 (Roxb.) Blume) 种球近球形,叶片绿色,背面淡绿色,花亮褐色,具灰色斑块。 3.2 种子 自然条件下株芽魔芋开花结实产生的浆果,每个浆果含1粒~3粒 3.3 珠芽 魔芋叶柄分裂处及叶脉交叉处产生的繁殖体,即,叶面球茎。 3.4 地下球茎种 通过种子、株芽种植后形成的的球茎。 4 4.1 园地选择 气候条件 1 DB5305/T 76—2022 年均温≥21.5 ℃, 大于10 ℃ 年活动积温不低于7 800.0 ℃ 。 4.2 海拔 海拔700 m~1 400 m。 4.3 果园蔽阴度 果园行间阴蔽度60%~70%。行间隐蔽度达不到的用遮荫网。 4.4 土壤条件 通气、透水性强、保肥、保水的土壤,要求土层深度不低于1.0 m,地下水位大于1 m土壤pH在6.5~ 7.5之间,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的要求。 4.5 地势 坡度25°以下,背风向阳,忌背光、低凹地块;交通便利,具灌溉条件。 4.6 产地灌水质量 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4.7 产地空气质量 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 5 种前准备 5.1 种子质量 种子选择千粒种200 g~350 g,发芽率95%以上,净度98%以上。株芽和地下球茎选芽窝浅,无病虫、 无损伤的球茎。株芽重量大于5 g,地下球茎种重量大于50 g。 5.2 种子处理 5.2.1 晒种 将挑选好的芋种,晾晒1 d~2 d。 5.2.2 消毒 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2 h,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0 min,或用45%代森铵水剂400倍液浸种15 min。 5.2.3 催芽 种子置于30 ℃~35 ℃之间,湿度90 %~95 %条件下催芽至露白;株芽和地下球茎置于15 ℃~ 25 ℃,湿度60%~75%的温室或温床内并用薄膜覆盖催芽至顶芽大于1 cm即可。 5.3 起垄 距离芒果主干大于50 cm的行间起垄,垄高20 cm~30 cm,垄面宽90 cm。 2 DB5305/T 76—2022 6 播种 播种时间、密度、开沟(穴)规格、方法见表1。 表1 播种时间、密度、开沟(穴)规格、方法 播种对象 种子 株芽 地下球茎 适宜播种(种植)时间 3月20日~4月20日 3月20日~4月20日 3月20日~4月20日 密度 20 cm~25 cm×20 cm~ 25 cm 20 cm~25 cm×20 cm~ 25 cm 30 cm~50 cm×30 cm~ 50 cm 沟(穴)规格 V型沟(穴),深度5 cm~ 8cm。 V型沟(穴),深度8 cm~ 15 cm。 V型沟(穴),深度10 cm~ 20 cm 方法 芽口朝上,置于播 种沟正中。顶芽上方覆 土2 cm~4 cm。播种后 用薄膜覆盖。 芽向相同,倾斜 30°左右,置于播种沟 正 中 。 顶 芽 上 方覆 土 3 cm~5 cm。播种后用薄 膜覆盖。 芽向相同,倾斜30°左 右,置于播种沟正中。 顶 芽 上 方 覆 土 5 cm ~ 8 cm,播种后用薄膜覆盖。 7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见表2。 表2 水肥管理 播种对象 水份 基肥 种子 株芽 地下球茎 土壤田间持水量在80%~ 90%。 土壤田间持水量在80%~ 90%。 土壤田间持水量在80%~90%。 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1 500 2 kg/667 m ~2 500 kg/667 2 m 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1 2 500 kg/667 m ~2 500 kg/667 m 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2000 2 2 kg/667 m ~3000 kg/667 m N:P2O5:K2O为17:17:17的复 2 合肥/667 m 追肥 8 8.1 展叶前 施15 kg 植株达 60 cm~ 70 cm时 施20 kg 块茎 膨大 期施 30 kg 展叶前 期施20 kg 植株达 60 cm~70 cm时施 20 kg 块茎 膨大 期施 30 kg 展叶前 期施30 kg 植株达60 cm~70 cm时施30 kg 块茎 膨大 期施 35 kg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推广高效、 低毒、低残留绿色农药防治技术,对病虫草害进行综合治理。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1276 3 DB5305/T 76—2022 的规定。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农药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药包装废弃物按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 收管理办法》及时回收。 8.2 防治方法 8.2.1 病害防治 株芽魔芋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叶枯病、病毒病、线虫病,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 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 或25%粉锈宁1 000倍液, 或0.5%硫酸铜溶液等进行预防。若田 间出现软腐病或白绢病株,应及时将病株移除田外,用生石灰对墒面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蔓延。 8.3 虫害防治 参照附录A执行。 9 采收 茎叶干枯即可采收,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 4 DB5305/T 76—202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附录 A 魔芋主要虫害防治 名称 为害症状 发生特点 初孵幼虫可钻入叶片组织, 一年可发生多代,每晚 7~11 啃食叶片表皮及叶肉,残留 时为活动盛期。成虫产卵有较 一面表皮,形成透明斑;大 强的选择性,夜色浓绿生长旺 龄幼虫为害,轻则食叶缺刻 盛的植株产卵多,成虫趋光性 和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成 强,也善于飞翔。 斜纹夜 蛾、甘薯 天蛾、舞 毒蛾、豆 天蛾 防治方法 采用用2.5%敌百虫粉1.5 kg/亩~2 kg/667 m2喷粉; 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 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 油1000倍液喷施,喷洒间隔 时间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 网状,仅剩残柄或粗脉。 每年发生一代,成虫有趋光 性、假死性和趋化性,未腐熟 金龟子 成虫和幼虫都可对魔芋产生 的厩肥及腐烂的有机物有招 为害。成虫主要取食叶片, 引成虫产卵的作用。蛴螬长 3 在伤口处留下绿色的叶汁和 cm~4 cm,色白,头黄棕色, 粪便;幼虫称为蛴螬,主要 口坚硬,身体常弯曲成马蹄 为害地下球茎,蛀空球茎, 状,有 3 个龄期,均在土壤中 病原菌会通过蛀食产生的伤 度过,一般深度 30 cm~40 口侵染植株造成病害,损失 cm;随土温变化、含水量变化 比直接啃食叶片和球茎的更 作垂直迁移,土壤湿度在 大。 10%~20%较适宜其生存,当 黄昏后用 90%晶体敌百虫 8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 油 800 倍液喷施,喷洒间隔 时间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 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幼虫便 向深层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05-T 76-2022 芒果林下套种株芽魔芋栽培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4:32: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