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CCS B 16 云 5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108—2022 辣木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2022 - 05 - 20 发布 2022 - 08 - 20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108—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玉溪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祖兵、张永科、朱国渊、赵春攀、马志亮、龙继明、段波、李海泉、徐通、 杨焱、苏国平、罗江鹏、郭倩兰、张祖超、陆永喜、杨斌。 I DB53/T 1108—2022 辣木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主要害虫种类、防治措施、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辣木种植区主要害虫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201 辣木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LY/T 3050 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主要害虫种类 4.1 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部位 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部位见表1。 表1 纲 目 鞘 翅 目 昆 虫 纲 鳞 翅 目 半 翅 目 蛛 形 纲 真 螨 目 科 天牛科 Cerambycidae 犀金龟科 Dynastidae 草螟科 Crambidae 夜蛾科 Noctuidae 蚜科 Aphididae 长蝽科 Lygaeidae 属 白条天牛属 Batocera 木犀金龟属 Xylotrupes 瑙螟属 Noorda 灰翅夜蛾属 Spodoptera 蚜属 Aphis 小长蝽属 Nysius 叶螨科 Tetranychidae 叶螨属 Tetranychus 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部位 种名 赤斑白条天牛 Batocera rufomaculata 木犀金龟 Xylotrupes gideon 瑙螟 Noorda blitealis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蚜虫 Aphis spp. 小长蝽 Nysius ericae 截形叶螨 Tetranychus truncatus 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为害虫态 成虫、幼虫 危害部位 幼虫蛀食树干,成虫取食树 皮、嫩枝 成虫 树皮、嫩茎、嫩果荚 幼虫 嫩叶、嫩芽和嫩茎,有时也取 食嫩果荚 幼虫 叶、嫩梢 若虫、成虫 叶、芽、嫩梢 若虫、成虫 叶、嫩梢、嫩枝、嫩果荚 幼螨、若螨、成螨 叶 幼螨、若螨、成螨 叶 1 DB53/T 1108—2022 4.2 主要害虫危害症状 主要害虫危害症状见附录A。 5 防治措施 5.1 检疫 按植物检疫法规的有关要求,对可能携带害虫的辣木种子、苗、木质品实施严格的检疫,一经发现, 禁止调运,严防害虫侵入、发生及蔓延。 5.2 科学建园 辣木种植园地的选择与规划按NY/T 5010、LY/T 3050和NY/T 3201规定执行。 5.3 栽培管理 按LY/T 3050和NY/T 3201要求进行辣木苗木选择、种植、土肥水、树体(整形修剪)管理。 5.4 害虫发生期的防治 以培育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药剂使用按GB/T 8321、NY/T 393的要求执行,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产 生抗药性。 6 主要害虫的防治 6.1 赤斑白条天牛 6.1.1 虫情监测 定期检查树干及树脚周围有无幼虫排出的木屑、树干上有无成虫取食痕迹、月牙形产卵刻槽和成虫 羽化孔等,根据木屑新鲜程度、产卵刻槽的多少,判断天牛危害情况,及时科学防治。 6.1.2 物理防治 6.1.2.1 修剪、锯掉有虫树枝。 6.1.2.2 人工捕杀成虫。成虫羽化期(4 月下旬)和活动盛期(5 月~6 月),清晨拾捡、捕杀成虫, 集中销毁。 6.1.2.3 刺杀卵和初孵幼虫。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查找产卵刻槽,用铁丝钩杀或用刀刮除树皮 下的卵粒和初孵幼虫,并涂以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消毒防腐。 6.1.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和赤斑白条天牛卵寄 生蜂Avetianella batocerae等天敌控制赤斑白条天牛。 6.1.4 6.1.4.1 2 化学防治 防治时期。当树干上天牛产卵刻槽为 2 个以上时,选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DB53/T 1108—2022 6.1.4.2 树干涂白。按体积比,配制水﹕生石灰﹕石硫合剂原液﹕食盐﹕油脂=10﹕3﹕0.5﹕0.5﹕少 许的涂白剂,涂白树干,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 1.0 m~1.5 m 处,防止成虫在树干上产卵。 6.1.4.3 树体喷雾。在成虫补充营养期,用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2 000~4 000 倍液或 3.6 % 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 3 000~6 000 倍液、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 000~6 000 倍液、2 %噻虫啉 微囊悬浮剂 1 500~2 000 倍液等对树体进行喷雾,每 10 d 一次,连喷 2 次~3 次 6.1.4.4 虫孔注药。用直径 0.8 cm~1.0 cm 木工钻或电钻,在距地面 15 cm~50 cm 的树干上,呈 45 度角向下斜钻 5 cm~8 cm 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树干胸径 10 cm 以下钻 1~2 个孔,树干胸 径 10 cm~30 cm 钻 2~3 个孔,树干胸径 30 cm 以上钻 4~5 个孔。钻孔后,将孔中的锯末掏净再注入 80 %敌敌畏乳油 40 倍液或 4.5 %阿维·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 倍液药液,注药完毕,用蜡、泥巴或胶布 封闭孔口。 6.2 木犀金龟 6.2.1 农业防治 及时中耕除草,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破坏幼虫的适生环境。 6.2.2 物理防治 6.2.2.1 6.2.2.2 6.2.2.3 6.2.3 修剪、锯掉有虫枝干,集中处理。 人工捕杀成虫。成虫活动盛期(5~9 月),人工多次巡视捕杀成虫。 2 2 灯诱。在成虫盛发期,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每 0.67 hm ~1 hm 悬挂 1 个。 化学防治 发生严重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3 000~6 000倍液、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树干和枝条,每7 d~10 d一次,连喷2次~3次。 6.3 瑙螟 6.3.1 物理防治 6.3.1.1 修剪有虫枝叶,集中处理。 6.3.1.2 果荚套袋。果荚幼期,用双层涂蜡果实袋进行套袋,减轻瑙螟幼虫对果荚的为害。 2 2 6.3.1.3 灯诱。在成虫盛发期,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每 0.67 hm ~1 hm 悬挂 1 个。 2 6.3.1.4 色诱。成虫发生期,悬挂黄色、绿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每 667 m 悬挂 30~50 张,悬挂高 度与辣木生长点平齐或根据辣木生长高度适当调整,15 d 更换一次。 6.3.2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叉角厉蝽Cantheconidae furcellata、益蝽Picromerus lewisi等天敌控制瑙螟幼虫。 6.3.3 化学防治 幼虫为害高峰期(3~4月、6~9月),用1.8 %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5 %高效氯氰菊 酯乳油2 000倍液、6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施枝条、叶片,每7 d~10 d一次,连 喷2次~3次。 6.4 6.4.1 斜纹夜蛾 农业防治 3 DB53/T 1108—2022 合理间作、套种鱼腥草、菊花等具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减少危害。 6.4.2 物理防治 6.4.2.1 修剪有虫枝叶,集中处理。 2 2 6.4.2.2 灯诱。在成虫盛发期,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每 0.67 hm ~1 hm 悬挂 1 个。 6.4.2.3 糖醋液诱杀。按糖、醋、酒、水和 90 %敌百虫晶体 3﹕3﹕1﹕10﹕0.5 的体积比配成药液, 2 诱杀成虫。每 667 m 放置 5~10 个,10 d~15 d 更换一次糖醋液。 2 6.4.2.4 性诱剂诱杀。在大棚和田间悬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成虫。每 667 m 悬挂 1~2 套,悬挂高 度 1.0 m~1.5 m,每 30 d 更换一次性信息素诱芯。 6.4.3 生物防治 6.4.3.1 保护、利用叉角厉蝽、益蝽、中华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 和烟盲蝽 Cyrtopeltis tenuis 等天敌控制斜纹夜蛾幼虫。 6.4.3.2 利用 300 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2 000~2 500 倍液喷施枝条防治斜纹夜蛾幼 虫。 6.4.4 化学防治 幼虫为害高峰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施 枝条、叶片,每10 d一次,连喷2次~3次。 6.5 蚜虫 6.5.1 物理防治 6.5.1.1 剪除有蚜枝条和嫩梢,集中处理。 2 6.5.1.2 色诱。有翅蚜发生高峰期,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每 667 m 悬挂 30~50 张,悬挂高 度与辣木生长点平齐或根据辣木生长高度适当调整,15 d 更换一次。 6.5.2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中华草蛉、食蚜蝇Episyrphus sp.、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等天敌控制蚜虫。 6.5.3 化学防治 嫩梢上发现有无翅蚜危害或当新梢有蚜率达20 %~25 %时,用可立施50 %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1.7 %阿

pdf文档 DB53-T 1108-2022 辣木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108-2022 辣木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108-2022 辣木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108-2022 辣木主要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4:40: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