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60 CCS B16 云 5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115—2022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技术规程 2022 - 05 - 20 发布 2022 - 08 - 20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111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云南 省烟草公司文山州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云南省烟草农业科 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春明、黄坤、冀新威、高松、孙浩巍、徐天养、邵小东、吴伟、杨海林、詹 莜国、蔡永占、李贤峰、宋文峰、闫双全、蒋继红、张阳、杨启凡、李银花、周文兵、殷红慧、卢灿华、 马俊红、尚官鹏、郭建、王晓萌、周童、张鲁民。 I DB53/T 1115—2022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烟蚜茧蜂僵蚜生产中的设施及材料、繁蜂烟苗培育、烟蚜繁育、僵蚜收集、包装、储 存、僵蚜质量评价等技术要求及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烟蚜茧蜂僵蚜的生产。其他蚜茧蜂僵蚜生产(如菜蚜茧蜂等)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7506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5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蚜 属于昆虫纲半翅目Hemiptera 虫牙科Aphididae 瘤螃属Myzus的一种主要烟草害虫。又名桃蚜、桃 赤蚜,别名腻虫、蜜虫。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1] 3.2 种蚜 用于保种或接种的烟蚜,包括从自然环境中收集烟蚜并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脱毒、纯化、扩繁以供 大量繁蜂所用的烟蚜。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9] 3.3 烟蚜茧蜂 属于昆虫纲膜翅目Hymenoptera 螃茧蜂科Aphidiidae 螃茧蜂属Aphidius 的一种烟蚜体内寄生性 天敌昆虫。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2] 3.4 种蜂 从自然环境中收集烟蚜茧蜂并在扩繁的烟蚜上寄生、繁殖以供大量繁蜂所用的烟蚜茧蜂。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10]。 3.5 寄主植物 用于繁殖烟蚜的植物。 1 DB53/T 1115—2022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3] 3.6 幼苗繁蜂 以烟草幼苗为寄主植物繁殖烟蚜与烟蚜茧蜂的方法。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5] 3.7 寄生蚜 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后形成的蜂-蚜复合体。 3.8 僵蚜 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后虫体肿胀、僵硬的蜂-蚜复合体。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6] 3.9 有效僵蚜 收集的尚未羽化的僵蚜。 3.10 成蜂 烟蚜茧蜂的成虫。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8] 3.11 羽化 成蜂从僵蚜内破壳而出的过程。 [来源:GB/T 37506-2019,定义3.7] 3.12 羽化率 羽化出的成蜂占僵蚜数量的百分比。 3.13 蜂蚜比 烟蚜茧蜂与烟蚜数量之比。 3.14 表观寄生率 肉眼可分辨的、被寄生烟蚜占总蚜量的百分比。 [来源:GB/T 37506-2019,注5.3.4.2.2] 3.15 重寄生蜂 寄生僵蚜的寄生蜂,是烟蚜茧蜂的主要寄生性天敌。 4 设施及材料 4.1 繁蜂棚 繁蜂棚选用可按照GB/T 37506-2019中4.3.1.1的规定执行,繁蜂小棚示例见附录A.1。 4.2 2 僵蚜收集装置 DB53/T 1115—2022 可固定也可移动,能高效、低损伤地将叶片或枝条上附着的僵蚜轻易扫除的电动装置,示例参见附 录A.2。 4.3 僵蚜包装装置 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在包装、运输和释放过程中不损伤僵蚜,有利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的容器, 示例参见附录A.3、A.4。 5 繁蜂烟苗培育 5.1 时间推算 根据当地放蜂与僵蚜繁育及产品加工所需时间之和,用倒推法测算烟苗播种时间。 5.2 规模测算 按烟蚜茧蜂僵蚜需求量与繁育中有效僵蚜数量测算烟草播种规模。 5.3 育苗 5.3.1 品种选择 按照GB/T 37506-2019中4.2.2.1的规定执行。 5.3.2 育苗 2 按照GB/T 37506-2019中4.3.3.1.1的规定执行,其中烟苗密度不超过250 株/m 。 5.3.3 烟苗管理 按照GB/T 37506-2019中4.3.3.1.2的规定执行,其中剪叶次数不超过2次。 6 烟蚜繁育 按照GB/T 37506-2019中4.3.3.2的规定执行。 7 烟蚜茧蜂繁育 7.1 种蜂选择 选择个体大、无重寄生蜂寄生、无破损、无病虫害的僵蚜或种蜂繁蜂棚内收集的成蜂作为种蜂。 7.2 接蜂时机 当平均蚜量约300 头/株时接蜂。 7.3 接蜂量及方法 按照GB/T 37506-2019中4.3.3.3.2的规定执行,其中蜂蚜比为1:10。 7.4 繁蜂管理 3 DB53/T 1115—2022 按照GB/T 37506-2019中4.3.3.3.3的规定执行。 8 僵蚜收集、包装、冷藏 8.1 收集时机 僵蚜苗叶片上有效僵蚜率为90%~96%时收集。 8.2 收集方法 清除僵蚜苗叶片上的烟蚜、寄生蚜、僵蚜壳及蚜虫蜕皮等杂质后,收集叶片、或用僵蚜收集装置收 集僵蚜,避免损伤僵蚜。 8.3 包装与冷藏 8.3.1 用瓦楞纸将僵蚜叶片包裹为筒状置于包装盒内或将僵蚜散装于包装盒内,避免损伤僵蚜,每盒 100~500 头僵蚜。 8.3.2 用塑料薄膜包裹、密闭封存,每包 50 盒或 100 盒,置于 3 ℃条件下冷藏,有效冷藏时间≤27 d, 或不冷藏直接释放。 9 僵蚜质量评价 9.1 检测时间 使用前抽样检测。 9.2 检测内容及方法 9.2.1 抽检数量 每批次按0.2%比例抽取,检测僵蚜质量。 9.2.2 僵蚜重 高精度电子称称量无杂质僵蚜,计算千粒僵蚜重。 9.2.3 羽化率与重寄生 置于温度25 ℃左右、湿度70%左右条件下7 d后,统计僵蚜羽化的成蜂与重寄生蜂数量,计算羽化 率、重寄生率。 9.2.4 雌雄性比 根据雌蜂和雄蜂腹部末端特征,统计雌蜂、雄蜂数量,计算雌雄性比。 9.2.5 雌蜂寿命 每盒取10头初羽化的雌蜂,引入透明容器内,置于温度25 ℃左右、湿度70%左右条件下,每天定时 观察统计成蜂死亡数量,计算平均寿命。 9.2.6 4 产卵量 DB53/T 1115—2022 9.2.6.1 选取 9.2.3 中当日羽化的雌、雄蜂各 10 头,任其交配 12 h,清除雄蜂。 9.2.6.2 每株烟苗接 300 头 2 龄~3 龄烟蚜,置于 60 目罩网内,引入交配后的雌蜂 1 头,任其寄生, 直至雌蜂死亡,以统计的寄生蚜数量作为产卵量。 9.3 僵蚜质量判定 僵蚜质量判定文件,参见附录A.5。 10 保种与扩繁 10.1 保种 参照GB/T 37506-2019中第7章的规定执行。 10.2 扩繁 10.2.1 繁蜂烟株培育 参照GB/T 37506-2019中4.2.2的规定执行。 10.2.2 种蚜扩繁 烟株长至8~10片有效叶时,每株接50~60头经复壮、纯化、脱毒后的烟蚜,清除寄生蚜、僵蚜和 成蜂;烟蚜数量≥5 000头/株时,供规模繁蜂用。 10.2.3 种蜂扩繁 参照第5、6、7章的方法进行烟苗培育、烟蚜繁育后,接入复壮并纯化后的种蜂,清除重寄生蜂和 其它昆虫,接蜂后15 d,供规模繁蜂用。 A A 5 DB53/T 1115—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僵蚜繁育过程设施及材料 A.1 概述 本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僵蚜繁育过程中的设施和工具等材料的实例。设施和工具的大小、形式等不是 固定的,只要性能可以满足繁育需求即可。 A.2 简便昆虫饲养棚 2 简便昆虫饲养棚宜集中搭建,规格为长6 m、宽3 m、高2 m,占地面积18 m 。由底纵杆、侧纵杆和 拱杆构成棚架,棚架上安装可择铺的防虫网套、薄膜及遮阳网,底纵杆上固定有插孔桩,拱杆插套在两 底绷杆间的插孔桩内,侧纵杆固定在拱杆拱杆项点的两侧,拱杆与侧纵杆间用套箍连接固定,底纵杆为 角钢,插孔桩为焊接在它上面的钢管,拱杆为略小于插孔桩内直径金属管或者塑料管,侧纵杆为与拱杆 一致管材。棚架上覆盖的防虫网、薄膜及遮阳网等以侧纵杆上的卡槽或蛇形弹簧固定。防虫网套用60 目尼龙沙网制成,从棚顶整床套下,一端设有拉链门,防止烟蚜天敌的侵入为害和繁蜂过程中烟蚜及茧 蜂飞出棚外,见图A.1。 制作这种棚架拱杆、侧纵杆所需的管形材料及制作底纵杆的角钢,市场上常见规格多为6 m,不会 造成浪费。经长期使用,效果较好。 1-底纵杆;2-侧纵杆;3-拱杆;4-插孔桩;5-套箍 图 A.1 6 简便昆虫饲养棚结构图 DB53/T 1115—2022 A.3 手持电动僵蚜收集器 手持电动僵蚜收集器包括“U”形刷毛刷头,调速微型电机、移动电源、电源线等,见图A.2。机体 为L形,机体内部安装有一个微型直流电机与一变频调速器相连,通过变频调速器既可直接与直流变压 器相连也可与移动电源相连,与移动电源相连时只需将移动电源固定于电池夹上,不需要时取下;电机 传动轴上安装有微型电钻夹头,通过夹头固定“U”形刷毛刷头;可针对不同僵蚜叶情况调整不同转速, 平衡收集效率与损伤率;刷头“U”形毛使用较柔软材料即可顺利的将僵蚜扫下,“U”形毛在对僵蚜用 力时接触面积大且具有一定的弹性,降低对僵蚜的损伤。 可用于不同大小叶片上僵蚜的收集,也可用于不同大小枝条上僵蚜的收集。既可在繁蜂棚内移动操 作,也可将电机固定收集台上操作。集效率高、损伤率低,有效解决蚜茧蜂产品规模化生产中僵蚜收集 难题。 1—机体;2—移动电源;3—微型直流电机;4—变频调速器;5—电池夹;6—夹头;7—“U”形刷毛刷 头;8—切口;9—“U”形刷毛; 图 A.2 A.4 手持电动僵蚜收集器 烟蚜茧蜂僵蚜叶片盒
DB53-T 1115-2022 烟蚜茧蜂僵蚜生产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4:41: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