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91.040.30 P 33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58—2009 代替NY/T58—1987 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he performance of civil kang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09-03-09发布 2009-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58—2009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4 性能试验主要设备和仪器 5 热性能试验条件和准备 热性能试验 环保性能试验 7 热性能试验的计算· 8 试验报告 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NY/T 58--2009 前言 本标准代替NY/T58一1987《民用炕连灶热性能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NY/T58—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原标准《民用炕连灶热性能测试方法》更名为《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将原标准炕面的均值温升、炕面温度的不均匀率、炕面温度的极差率、炕的降温率、炕连灶综合 热效率等热性能指标修订为升温阶段炕面瞬时平均温度、炕面平均温度、炕面升温速度、炕面 温度不均匀度、保温阶段炕面降温速度和火炕综合热效率; 一对原标准使用的试验仪器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 一删除了原标准有关灶的热性能测试内容; 增加了环保性能试验内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节能环保中心、辽宁省农村能源办公室、黑龙江省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哈尔滨市承宝锅炉有限公司、北京 金荣升炉具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郝芳洲、贾振航、杨明珍、郭继业、吕良、王明洲、姜仲国。 原标准于1987年首次发布,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I NY/T 58—2009 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火炕的热性能和环保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采暖功能、独立使用的民用火炕。民用炕连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放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 HJ/T44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 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炕 kang 用土坏、砖或水泥等建筑材料砌成的长方台,下面有烟道,一般与烟卤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3.2 火炕综合热效率kang comprehensiveefficiency 同一时间内火炕有效利用热量与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3.3 反平衡测量法indirect procedure 通过测定运行火炕的各项热损失来计算出热效率的方法。 3. 4 炕面瞬时平均温度instantaneous average temperature of kang surface 火炕升温阶段,某一时刻炕面各测温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3.5 炕面平均温度 average temperature of kang surface 火炕升温阶段,炕面各瞬时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3.6 炕面平均升温速度 average temperature rising rate of kang surface 火炕升温阶段,单位时间炕面平均温度与炕面初始平均温度之差。 3.7 1 NY/T 58-2009 炕面温度不均匀度asymmetry of kang surface temperature 火炕升温阶段,所有各次炕面温度测量时炕面各测温点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 3. 8 炕面降温速度temperature decreasing rate of kang surface 停火后单位时间内,升温阶段结束时刻的炕面瞬时平均温度与降温阶段结束时刻的炕面瞬时平均 温度之差。 4性能试验主要设备和仪器 4.1测试设备 a)台秤1台,测量范围0kg~10kg,感量0.05kg。 b)5m钢卷尺1个,分度值1mm。 c)时钟1个,日差小于1min。 4.2测试仪器 a)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测量范围0℃~300℃,读数分辨率为0.1℃。 b)干湿球温度计1支。 烟气取样设备1套,测量范围0L/min~1L/min。 d)烟道气测试仪1套,精度不低于1.0级。 5热性能试验条件和准备 5.1试验条件 5.1.1室内温度8℃~20℃,相对湿度小于85%。 5.1.2试验用燃料采用自然风干的生物质燃料。 5.1.3火炕试验前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不应有潮湿部位和预热情况,火炕各部分不应漏烟。 5.1.4炕面不加任何覆盖物,架空炕下方不应有任何遮蔽物。 5.1.5若有其他燃烧装置和试验火炕共用一个烟窗时,应停止该装置运行,并封闭其进烟口。 5.2试验准备 5.2.1校正仪器至规定要求。 5.2.2用钢卷尺测量并记录炕面的长和宽(a×b)及炕面面积S(a×b)。 5.2.3炕面测温点共9个,测温点布置见图1。 图1炕面测温点布置 5.2.4火炕的烟气进出口各设烟气测温点1个。 5.2.5根据测量的炕面面积按3kg/m²~4kg/m²称取燃料用量B。 5.2.6按GB/T10180规定的方法进行燃料取样化验。 2 NY/T 58—2009 5.2.7清扫炉底或灶的灰坑和试验现场。 5.2.8升温阶段的热性能试验和环保性能试验同步进行。 6热性能试验 6.1点火并记下引火物起燃时刻Ti,开始火炕升温阶段的热性能试验和环保性能试验。 6.2火炕升温期间每10min记录一次炕面温度timi、室内温度tk和排烟温度y,每20min进行一次烟 气取样。 6.3燃料燃尽后(炉灶内仅有余炭),记录此时刻T2,结束火炕升温阶段的热性能试验和环保性能 试验。 6.4称量并记录全部灰渣的质量,并按GB/T10180规定的方法进行灰渣取样。 6.5用反平衡测量法计算火炕的综合热效率。 6.6记录T²时刻的炕面温度;和室内温度2,关闭火炕的烟气进出口挡板,若火炕与炉或灶相连, 温度3,结束火炕的保温性能试验。 7环保性能试验 7.1测定项目 火炕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及烟气黑度,室内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 物等。 7.2采样工况 采样应在燃料正常燃烧状况下进行。 7.3采样位置 应优先选择垂直的烟道,距炕的烟气出口标高1m处。 7.4采样测定方法 按GB/T16157的规定执行。 7.4.1二氧化硫的测定 按HJ/T56或HJ/T57的规定执行。 7.4.2一氧化碳的测定 按HJ/T44的规定执行。 7.4.3林格曼烟气黑度 按HJ/T398的规定执行。 7.5室内CO及可吸入颗粒物进行采样和分析 按GB/T18883的规定执行。 8热性能试验的计算 8.1火炕综合热效率 = 100 -( ++q++) 式中: q2"——排烟热损失,单位为百分数(%); 3 NY/T 582009 9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单位为百分数(%); 一炉灶散热损失,按8%选取; -灰渣物理热损失,按0.5%选取。 96 8.2炕面瞬时平均温度 式中: 炕面瞬时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kmj 火炕升温阶段,某一时刻炕面各测温点i处的炕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炕面温度测点数。 8.3炕面平均温度 式中: 炕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km- tkmj 炕面瞬时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升温阶段的测温次数。 n 8.4炕面平均升温速度 tim -tla T2 - Ti 式中: 炕面的平均升温速度,表示火炕升温的快慢,单位为摄氏度每小时(℃/h); 一炕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km Tiamo——炕面的初始平均温度,timo= ,单位为摄氏度(℃); T2—Ti- -火炕升温阶段的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h)。 8.5炕面温度不均匀度 Atkm Atami 式中: △tkmi- -炕面温度不均匀度,表示炕面温度不均匀性的情况,单位为摄氏度(℃); -升温阶段同一时刻炕面各测温点的最大温差,kmt=t一tn;,单位为摄氏度(℃); Atkmi- 一升温阶段的测温次数 n 8.6炕面降温速度 T T2 式中: y—炕面降温速度,表示火炕的保温性能,单位为摄氏度每小时(℃/h); —T时刻炕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一T3时刻炕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4

pdf文档 NY-T 58-2009 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58-2009 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第 1 页 NY-T 58-2009 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第 2 页 NY-T 58-2009 民用火炕性能试验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2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