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720—2020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in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of Carya illinoensis 2020 - 11 - 27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27 实施 发 布 DB34/T 3720—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滁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滁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宣城市宣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滁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滁州市林业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旭涛、巨云为、周米生、操军、魏海林、蔡新玲、董志斌、王陆军、侯明明、 夏彬、杨艳、吕飞、周建勇、李林、曹菊、杨静、吴珍、赵玉玲。 I DB34/T 3720—2020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薄壳山核桃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防治对象、综合防控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薄壳山核桃种植区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2011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植物检疫条例》2017年修订版全文(国务院令第687号修订)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监测、综合治理、环境友好”原则,以营林防治、物理防治为基 础,合理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药剂,不同类型药剂宜交替使用,实行无 公害化防治。 5 防治对象 5.1 主要病害 黑斑病、溃疡病、褐斑病、煤污病。 5.2 主要害虫 5.2.1 5.2.2 5.2.3 6 叶部害虫:铜绿丽金龟、黄刺蛾、警根瘤蚜、核桃扁叶甲、美国白蛾。 枝干害虫:星天牛、云斑天牛、桑天牛、咖啡木蠹蛾。 果实害虫:桃蛀螟、麻皮蝽。 综合防控技术 1 DB34/T 3720—2020 6.1 检疫与监测 6.1.1 苗木检疫 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和检疫技术规程,规范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引种检疫程序,杜绝检疫 性、危险性病虫因苗木调入而进入。 6.1.2 病虫监测 监测方法参照 LY/T 2011 的规定。 6.2 防治技术 6.2.1 营林措施 如下: a) 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抗性强的品种。 b) 生长季及时疏除竞争枝、病虫枝及劈裂枝,保持树体内膛通风透光;冬季清除病虫枝、果、叶, 深埋或运出果园烧毁。 c) 科学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及时抗旱排涝。 d) 在林下种植中药材、农作物、苗木、花卉等植物,主干半径 1 m 范围内不间种作物并保持无杂 草。 6.2.2 物理防治 如下: a) 冬季刮除老树皮,树干 1.5 m 以下使用涂白剂涂白。 b) 悬挂诱虫色板、杀虫灯,诱杀有趋性的成虫。 c) 利用害虫的假死性和聚集性特征,适时人工捕杀。 6.2.3 化学防治 在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和 NY/T 1276 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防治对象在适宜时间 选用适合的药剂及浓度进行科学防治。农药使用浓度按照说明书规定。 6.2.4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优先使用苦参碱、鱼藤酮、烟碱、印楝素等生物菌剂及植物源杀虫剂。 7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7.1 7.1.1 黑斑病(Fusicladosporium effusum,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等)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嫩梢、果实等细嫩部位,以叶片和果实为主。叶片上病斑多为黑色,形状有圆形、 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连片,整个叶片变黑脱落;嫩梢上病斑呈梭形、褐色,稍凹陷,若病斑包围枝条 一周则上部枯死;果实上病斑一般后期凹陷变黑,甚至果仁变黑腐烂。严重时可引起早期落叶、落果及 枝梢枯死,影响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 7.1.2 2 发生规律 DB34/T 3720—2020 病菌在 6 月初开始从伤口、气孔、皮孔侵入果实或叶片。夏季多雨或天气潮湿有利于病菌侵染, 林分郁闭、通风和透光条件差、湿度大的果园发病重。 7.1.3 防治方法 7.1.3.1 选择品种。选择抗黑斑病的品种栽植。 7.1.3.2 增强树势。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性。 7.1.3.3 清除病源。彻底清园,清除病叶、病果,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剪除病、 枯枝,减少越冬菌源。 7.1.3.4 药剂防治。发芽前喷 3~5 Be°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6 月初发病初期, 喷施 25%咪鲜 胺 EC200 倍液、25 g/L 咯菌腈 SC1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 性粉剂 500~800 倍液,每隔 7~10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 7.2 7.2.1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危害症状 成虫啃食嫩芽、嫩叶和新梢,形成不规则的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全部吃光,仅存网状叶脉。幼 虫危害植株根系,影响幼苗、幼树成活和正常生长。 7.2.2 生活习性 1 年发生 1 代,以 3 龄或 2 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 4 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月下旬至6 月上旬化蛹,6~7 月为成虫活动期,8 月下旬虫量减退,9 月上旬停止。 成虫 6 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发生盛期。黄昏时上树为害,凌晨开始下树潜入草丛或松土中,并在土 壤中产卵。成虫有群集性、假死性、趋光性,闷热无风的夜晚为害最为严重。 7.2.3 防治方法 7.2.3.1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假死性,于夜晚 19~21 时摇动树干震虫,树下用塑料布接虫集中消灭; 2 ——利用成虫趋光习性,设置黑光灯诱杀,1~2 hm 放置 1 盏杀虫灯; 7.2.3.2 化学防治: ——在成虫危害盛期于傍晚用辛硫磷乳油、阿维菌素或吡虫啉等防治,每隔 7 d 喷施一次,连喷 2~ 3 次; ——利用麦麸及米糠等饵料 5 kg 和 50%辛硫磷乳油 50~100 ml 混拌制作成毒饵,在林地沟中撒 2 施,诱杀金龟子幼虫,每 667 m 施用 5 kg; 7.2.3.3 生物防治:喷施金龟子绿僵菌防治成虫和幼虫。 7.3 7.3.1 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 危害症状 成虫主要啃食薄壳山核桃嫩枝皮层补充营养,造成枝梢风折或枯死。幼虫主要在近地面的主干及根 部取食,导致树体衰退或风折。树干基部可见红褐色木屑状粪便。 7.3.2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 1 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近地表主根内越冬。4 月开始化蛹,5 月成虫开始羽化,以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为盛期。成虫羽化后在树冠啃食枝条皮层。交尾后 10~15 d 开始产卵,5~8 月均 3 DB34/T 3720—2020 可见卵,卵多产在树干离地面 4.5 cm 范围内,少数产于30~60 cm 高处。产卵前成虫预先将树皮咬成 长约 1 cm 的"T"形、"人"形伤口,表面较湿润,产 1 粒卵于皮层下,流出树脂胞沫。初孵幼虫先蛀食 树皮,逐渐向下蛀害主干基部及地平线以下。成虫有趋光性、假死性。 7.3.3 防治方法 7.3.3.1 人工防治: ——人工捕杀成虫。  在 5~6 月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工捕杀;  在 6~7 月检查树干基部,用利刀或圆凿击打虫卵(流胶泡沫处);  除去虫道内粪粒后,或用钢丝钩杀幼虫。 7.3.3.2 栽植诱饵树:在林地周围种植苦楝(定期截干)等星天牛成虫嗜食的寄主作物,供星天牛补 充营养,在其大量取食时,喷药防治诱饵树或人工捕杀。 7.3.3.3 化学防治: ——5 月底~6 月底,树下部 100 cm 以下喷施 8%氯氰菊酯悬浮剂(绿色威雷)150~300 倍液、噻 虫啉微胶囊 300~400 倍液或 50%杀螟松乳油喷雾触杀成虫; ——发现并掏出蛀道内虫粪,用蘸有 5%吡虫啉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或 80%敌敌畏乳油 10~ 20 倍液的棉团堵塞蛀孔,或用兽医用注射器注入药液并用泥土封闭蛀孔,或施用注干剂(阿 维菌素+吡虫啉+甲维盐)杀幼虫。 7.4 7.4.1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 危害症状 7.4.1.1 俗称桃蛀心虫。以其幼虫钻蛀果实。 7.4.1.2 成虫将卵产在果实和果柄上,孵化后蛀入果内,果实外皮留有蛀孔,并从蛀孔流出黄褐色透 明胶汁,常与其排出的黑褐色粪便混在一起,粘附于果面。 7.4.1.3 幼虫在果内将果仁吃光,使果内充满粪便,老熟后在果内或果柄相接处结茧化蛹。 7.4.2 生活习性 7.4.2.1 1 年发生 3~4 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僵果、树皮裂缝等内结茧过冬。 7.4.2.2 4 月中旬出现,待 8 月中旬第 3 代桃蛀螟成虫出现时,才飞到薄壳山核桃树的果实上产卵, 9 月上旬达到产卵高峰。卵历期 7~8 d。 7.4.2.3 8 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蛀食危害薄壳山核桃树的果实,9 月中旬为桃蛀螟幼虫孵化的高峰期, 幼虫危害期一直持续到 10 月下旬果实成熟采摘结束。 7.4.2.4 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液有趋性。 7.4.3 防治方法 7.4.3.1 营林措施: ——及时清理残果,集中烧毁,消灭果内幼虫,消灭虫源; ——行间套种向日葵,诱集桃蛀螟成虫在向日葵花盘和茎干上产卵,适时将向日葵连茎干砍除焚烧 或土中深埋。 7.4.3.2 物理防治:4~8 月,在果园内或周围用黑光灯或糖醋液或桃蛀螟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杀成虫。 7.4.3.3 化学防治:9 月初幼虫孵化期,采用 8%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Bt 乳剂+2.5%阿维菌素” 1000~2500 倍液或 1%苦参碱水剂 800 倍液等喷雾。 4 DB34/T 3720—2020 7.5 其它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参见

pdf文档 DB34-T 3720-2020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720-2020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720-2020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720-2020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00:4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