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16 1303 秦 皇 岛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3/T 312—2021 异色瓢虫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ure method for Harmonia axyridis(Pallas) (报批稿) 2021 - 11 - 15 发布 2021 - 12 - 15 实施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03/T 31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秦皇岛市植保植检站、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农业农村局、秦皇岛市 北戴河区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廷辉、董立新、尹宝重、许州达、丁丽娟、吴天剑、杨志辉、杨纯斌、武朋、 袁泉。 I DB 1303/T 312—2021 异色瓢虫饲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定了以豌豆修尾蚜饲养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人工繁育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秦皇岛地区以豌豆修尾蚜进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人工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063.4-2016天敌昆虫室内饲养方法准则 第4部分:七星瓢虫室内饲养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Pallas) 异色瓢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nellidae),异色瓢虫属(Harmonia)。呈半 球形拱起,腹面扁平,背面光滑无毛。在鞘翅末端有一道明显隆起的横脊痕,鞘翅颜色繁多,具体形态 见附录A。 初始种群 Initial Population 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种群。 4 产品质量要求 异色瓢虫卵的孵化率达到95%以上,幼虫病虫数量低于0.5%,蛹的畸形率不超过5%,羽化率达到95% 以上,成虫畸形率控制在5%以内。 5 异色瓢虫人工饲养条件 场地选择 选择水电齐全,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地区。厂房应具有良好的防水、保温性能,周围植物稀少或 可严密隔离。 车间组成 1 DB 1303/T 312—2021 由异色瓢虫种源室、蚕豆苗种植室、异色瓢虫幼虫养殖室、化蛹室、成虫饲养及产卵室、豌豆修尾 蚜饲养室及消毒车间、质量检测室、包装车间、恒温冷藏库、原材料库组成。 通风系统 在各养殖室内安装通风设备,通风口用60目纱网隔离。 温度、光照、湿度条件 在各养殖室配置控温、控光、控湿系统,其中异色瓢虫的饲养温度为25℃±1℃,光周期为L:D=16:8, 湿度条件为50%~70%。 养虫笼 养虫笼用100目纱网制成,长、宽、高均为500 mm,并在一面设置U形拉锁,方便收集卵卡及更换食 物。养虫笼内可放置异色瓢虫幼虫100头~150头,成虫50头~100头。 6 豌豆修尾蚜的饲养 使用新鲜的蚕豆苗进行豌豆修尾蚜扩繁饲养,在蚕豆苗长到30 mm后接种豌豆修尾蚜100头~150头, 在蚕豆苗长到50 mm~100 mm时(蚜虫布满蚕豆苗整个植株),可放入异色瓢虫养虫笼中饲养异色瓢虫。 豌豆修尾蚜饲养条件为温度20℃±1℃,光周期为L:D=12:12,环境湿度为60%~70%。 7 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 种源的获得 初始种群可由玉米地等田间采集,室内继代饲养,从中挑选发育良好、健壮个体作为种源。 卵的孵化 7.2.1 卵的收集 在成虫产卵期,将厚度为0.015 mm±0.006 mm的黑色塑料膜放入产卵箱中,供其产卵,待产卵后24 h内取出。 7.2.2 卵的孵化 将收集到卵的塑料膜放入保鲜袋(200 mm×300 mm),再把保鲜袋放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卵的孵化。 幼虫饲养 卵孵化后,幼虫在养虫笼中用豌豆修尾蚜饲养,待幼虫进入3龄分笼饲养。每日更换蚜虫(1龄~2 龄时蚜虫量保持在2000头~5000头左右,3龄~4龄时蚜虫量保持在10 000头~15 000头左右),及时调 整幼虫密度(1龄~2龄幼虫密度控制在200头左右,3龄~4龄幼虫密度控制在100头左右),剔除病虫, 彻底清除粪便。 蛹的收集 2 DB 1303/T 312—2021 将预蛹后的异色瓢虫放入化蛹盒内(长300 mm,宽200 mm,高150 mm),配有带纱网的盒盖。每盒 可放老熟幼虫50头~100头。幼虫开始预蛹后,每日将老熟幼虫挑出,放入化蛹盒内,盒底铺有2层~3 层吸水纸,滴适量水,进行保湿,控制湿度为60%~70%。盖好盒盖,放入通风良好,温度为25℃的化蛹 室。将老熟幼虫放入化蛹盒,3 d后开始收集异色瓢虫蛹于保鲜袋中。 成虫饲养及产卵 成虫羽化后在养虫笼中用豌豆修尾蚜饲养,应注意蚜虫的供应及粪便的彻底清除。及时调整种群密 度(50头~100头)及性比,剔除病虫。养虫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异色瓢虫成虫放入养虫笼,5 d后开 始产卵,此时开始放入塑料膜以供异色瓢虫产卵,每天定时更换塑料膜,保持塑料膜的整洁,产卵20 d 后,开始陆续舍弃不用。 8 异色瓢虫质量检测 随机选取各虫态样品,置于相应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检查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蛹羽化率, 成虫的畸形率,达到相应的标准即为合格。检查方法参见NY/T 2063.4-2016。 3 DB 1303/T 312—202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异色瓢虫形态特征 异色瓢虫属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包括卵期、幼虫期(4个龄期)、蛹期及成虫期,在4龄幼虫发育 后期至蛹期前的一个阶段被称为预蛹期。异色瓢虫的卵一般呈椭圆形,长1.2 mm左右,颜色呈黄色,邻 近孵化时颜色变深。卵块簇状排列,由数个到数十个卵组成。幼虫体长随发育时间逐渐增加,一龄幼虫 的体长约为2.0 mm,发育至4龄后,体长增长至6.0 mm~10.0 mm。幼虫底色以黑色为主,自2龄起背脊 及腹侧面的部分突起变为橙色,至4龄时整个腹侧面的突起均为橙色。异色瓢虫将其4龄幼虫蜕下的表皮 作为其蛹体的附着物,蛹的个体形态差异不大。 异色瓢虫成虫体长5.4 mm~8.0 mm,体宽3.8 mm~5.2 mm,虫体卵圆形,呈半球形拱起,腹面扁平, 背面光滑无毛。在鞘翅末端有一道明显隆起的横脊痕,鞘翅颜色繁多,形成各种各样的色斑,这些色斑 是一系列等位基因综合表达的结果。成虫色斑通常是由黑色或者淡黄色作为底色,镶嵌以黑色或者红色 圆点状色块构成,类型多样,在亚洲许多地区的色斑种类都在数十种以上,其中黑底型和非黑底型的比 例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异色瓢虫的色斑变化在不同地区之间尤为明显,在其原产地亚洲中部及东部地区, 异色瓢虫的色斑以黑底为主;而在其引入地北美地区,则以黄色等非黑底型为主。 4 DB 1303/T 312—2021 参 考 文 献 [1] 杨洪,熊继文,张帆. 异色瓢虫人工饲料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02): 169-172. [2] 赵天璇,袁明龙. 我国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J]. 草业科学,2017,34(3):614-629. [3] 李艳, 昭阳光, 孙晖. 异色瓢虫—简单而方便的遗传学实验材料[J]. 生物学通报,2001,3(3): 12-13. [4] 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等. 我国生物防治的进展和展望[J]. 昆虫知识,2000,37(2):66-67. [5] 张广学. 中国经济昆虫志(第25期)[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45. [6] 袁荣才,于明,文贵柱. 应用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4, (1):30-57. [7] 王延鹏,吕飞,王振鹏. 异色瓢虫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华东昆虫学报,2007,(02):310-314. [8] 张岩. 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吡虫啉品系的筛选[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9] 路玉婷.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异色瓢虫生殖及子代发育、捕食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6. [10]孙贝贝,尹哲,侯峥嵘,等. 异色瓢虫人工繁育与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2016,6(02): 141-145. [11]杨洪, 熊继文, 张帆. 异色瓢虫人工饲料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02):169-172. [12]张岩,秦秋菊,陈洁, 等. 五种蚜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08(05):394-398. [13]郭建英, 万方浩. 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2001,(03): 116-120. [14]孙兴全,陈文龙,陈志兵,等. 异色瓢虫的人工饲料及防治棚栽草莓蚜虫的初步研究[J]. 上 海农学院学报,1996,(02):133-137. [15]J. Chen, Q.J. Qin, S. Liu, et al. Effect of Six Diets on Development and Fecundity of Harmoniaaxyridis (Pallas)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Southern Africa[J]. African Entomology, 2012, 20(1):85-90. [16]李慧仁. 异色瓢虫人工饲养及色斑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17]陈洁. 异色瓢虫卵子发生及饲料对其卵黄发生的影响[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18]淡燕萍. 异色瓢虫人工代饲料的初步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1982,(05):29-30. [19]王良衍,袁秀菊,魏爱芬,等. 异色瓢虫人工饲养的研究:代饲料连续繁殖对瓢虫生殖力和生 命力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1982,(02):19-23. [20]王良衍,魏爱芬,陈飞虎. 异色瓢虫人工饲养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瓢虫成育率和产卵量的 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1983,(03):30-32. [21]吕晓东,刘随存,贾荟荣,等. 异色瓢虫人工饲料研究现状和进展[J]. 山西林业科技,2015, 44(03):35-36+66. [22]曾斌. 异色瓢虫人工大量繁殖与

pdf文档 DB1303-T 312-2021 异色瓢虫饲养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3-T 312-2021 异色瓢虫饲养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第 1 页 DB1303-T 312-2021 异色瓢虫饲养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第 2 页 DB1303-T 312-2021 异色瓢虫饲养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8:49:1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