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1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992—2021 云杉大灰象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1 - 12 - 25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63/T 199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春梅、钱晓澍、马本双、杨晓梅、赵英兰、李玉珍、孙万桂、邓梅、常杨、 何振邦、刘凤宁、曾梅、陈玉祥、何淑琴、王晓婷、王生发、史兴国、赵旭阳。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 1992—2021 云杉大灰象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杉大灰象虫情监测调查、发生与危害程度划分、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等防 控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对云杉大灰象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云杉大灰象 (Sympizomias velatus Chevr) 属鞘翅目,象甲总科,斑颚象甲亚科,大灰象属。幼虫取食云杉属根系,成虫取食针叶。被取食的云 杉针叶有啃食过的半圆形残缺、缺刻上部的针叶掉落或呈红褐色。危害、分布及形态特征见附录A,生 物学特性见附录B。 3.2 标准地 人为判断选出期望代表预定林分总体的典型地块,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种。 3.3 标准株 标准地内选取用作系统观察的样树为标准株(下列简称样株)。 3.4 预报 监测获取数据,分析后对发生趋势做出预测。 3.5 始盛期 将害虫样本种群内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达16%为始盛期。 1 DB63/T 1992—2021 3.6 盛发期 将害虫样本种群内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达50%为盛发期。 3.7 盛末期 将害虫样本种群内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达84%为盛末期。 3.8 历期 各虫态之间的发育时间间距。 4 虫情监测调查 4.1 踏查 每年4月~9月,在云杉属植物分布区,按设定路线路线进行踏查,调查发生范围、发生面积等。踏 查结果填入云杉大灰象踏查表,见附录C。 4.2 标准地调查 4.2.1 设立标准地 2 踏查中发现有危害状时,设置标准地进行详查,按林班面积的0.1%设立标准地数量,面积0.1 hm ~ 2 0.2 hm (寄主数量不少于100株)。 4.2.2 设立标准株 随机选择10株样株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20cm枝条上调查针叶受害情况,详查表见附录D。 4.3 系统调查 4.3.1 方法 幼虫、蛹、成虫期调查:当年7月~10月,翌年3月~4月中旬,设立1m*1m的样方,观察幼虫形态变 化和化蛹率。4月下旬~6月,调查其土壤内蛹的颜色变化及羽化率。调查总数不少于30头。每5天~7 天观测一次,观察蛹的颜色,对蛹的形态、颜色进行记录,并对蛹期羽化率,记录成虫出现的始盛期、 盛发期、盛末期。幼虫期每月调查,蛹和成虫期每隔7天调查,调查内容填入系统调查表,系统调查参 见附录E。 4.3.2 发生期预测 根据多年的观测资料,得出各虫态之间的生长历期,见表1进行。 2 DB63/T 1992—2021 表1 云杉大灰象各虫态间的期距及标准差 期距及标准差 发生期 越冬幼虫化蛹 蛹至成虫 成虫期 卵孵化幼虫 幼虫期 始盛期 4月下旬 30d±2d 15d±5d 10d±2d 7月~翌年4月下旬 盛发期 5月上旬 30d±2d 15d±5d 10d±2d 7月~翌年5月上旬 盛末期 5月中旬 30d±-2d 15d±5d 10d±2d 7月~翌年5月中旬 注:成虫始盛期=越冬蛹虫化蛹始见期+蛹至成虫期距±标准差=4月下旬+30d±2d=5月18日~5月22日 注:成虫盛发期=越冬幼虫化蛹盛期+蛹至成虫的期距±标准差=5月上旬+30d±2d=6月8日~6月12日 注:成虫盛末期=越冬幼虫化蛹末期+蛹至成虫的期距±标准差=5月中旬+30d±2d=6月18日~6月22日 注:蛹的分级:以颜色的变化加以区分。初期蛹体乳白色,中期蛹体灰黑色,后期蛹体黑褐色。 5 发生与危害程度划分 5.1 发生面积统计 虫口密度达到轻度危害以上(包括轻度危害)的面积。 5.2 发生与危害程度 以针叶受害率为统计单位,将云杉大灰象危害程度分为三级,见表2. 表2 云杉大灰象危害程度分级表 项目 针叶平均受害率 危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5%~15% 15%~40% 40%以上 5.3 成灾标准 针叶平均受害率80%以上。 6 防治技术措施 6.1 检疫措施 按照检疫规定,开展产地和调运检疫,检查根部土团内是否带有云杉大灰象的幼虫或蛹,针叶是否 有啃食过的缺刻,缺刻上部的针叶是否掉落或呈红褐色。 6.2 物理措施 6.2.1 秋季深翻 深翻土壤,捡拾消灭越冬幼虫 6.2.2 震动掉落 3 DB63/T 1992—2021 震落成虫,集中销毁。 6.3 化学防治 6.3.1 防治方法 6.3.1.1 成虫期:在交通方便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使用车载式高压动力喷雾机进行喷雾防治,在山势 陡峭交通不便或远离水源的地区,用无人植保机飞防或喷烟防治。 6.3.1.2 幼虫期:药剂灌根。 6.3.2 防治时间 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成虫期防治;7月至翌年4月幼虫期防治。 6.3.3 防治药剂种类、用药量及防治次数 常用药剂种类、用药量及防治次数见附录F。 7 防治效果检查 7.1 检查内容 检查防治前、后虫口密度,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 7.2 检查时间 在施用药物产生防治效果的末期进行防治效果调查。 7.3 检查方法 在每标准株上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选择1个标准样枝,分别统计防前防后活虫数,计算虫 口减退率或校正虫口减退率。虫口减退率或校正虫口减退率公式参见附录G。 4 DB63/T 1992—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云杉大灰象危害、分布及形态特征 A.1 云杉大灰象危害 云杉大灰象(Sympiezomias velatus(Chevrolat)属鞘翅目、象甲总科、斑颚象甲亚科、大灰象 属。主要危害云杉属植物。 A.2 云杉大灰象的分布 国内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等。青海省内主要分布于西宁市、海东市等。 A.3 形态特征 A.3.1 成虫 雄虫体长7.3 mm~9.5 mm,宽3.2 mm~4.3 mm,雌虫体长8.0 mm~12.1 mm,宽3.9 mm~5.2 mm。体粗 壮,椭圆形,淡褐色,密被灰白色、灰黄色或黄褐色鳞毛。鞘翅宽卵形或椭圆形,刻点行10条,宽而深, 该点完全明显,行间较凸。腿节鳞片一般大而扁,前足胫节端部向内弯,有端齿,内缘有1列小齿。雌 虫腹部膨大,胸部宽短,鞘翅末端较尖削,末节腹面具2个灰白色斑;雄虫胸部窄长,腹部较钝圆,末 节腹面有白色横带状纹。 A.3.2 卵 长椭圆形,长1 mm,宽0.4 mm。初产时乳白色,两端半透明,经2天~3天变暗,孵化前乳黄色。 A.3.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14 mm,乳白色。头米黄色。上颚褐色,先端具2齿,后方具1钝齿。内唇前缘有4对 齿状突起,中央有3对齿状小突起,后方的2个褐色纹均呈三角形。下颚须和下唇须均为2节。腹部第9 节末端稍扁,骨化,褐色。 A.3.4 蛹 长椭圆形,体长9 mm~10 ㎜,长椭圆形,乳白色,复眼褐色。喙下垂达前胸,上额较大。触角垂 至前足腿节基部。头顶及腹、背疏生刺毛。尾端向腹面弯曲,其末端两侧各具1刺。 5 DB63/T 1992—2021 a) 卵 c) 蛹 e) 危害状 b) 幼虫 d) 成虫 f) 危害状 6 DB63/T 1992—2021 BB 附 录 B (资料性) 云杉大灰象生物学特性 B.1 生物学特性 B.1.1 云杉大灰象一年1代,以幼虫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陆续开始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 化高峰期,6月下旬羽化结束。雌雄成虫交尾后一周内,雌成虫开始产卵,卵期为10d左右,小幼虫取食 腐植质、云杉的须根和根皮。随温度下降,幼虫逐渐向下移动。10月下旬,幼虫钻至30~50㎝深处,做 成土室,在其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春暖后逐渐上移继续取食。在5~10㎝深处的土壤中化蛹。雌雄成虫 寿命不超过30d,成虫喜食当年生的针叶,食量不大,每只成虫24h食叶量为0.1g左右。成虫不善做远距 离飞翔,多潜伏在土块间隙中或枯枝落叶层下面,成虫在雨天和气温低时喜静伏,等到气温上升(上午 10时至下午4点)常飞到羽化附近的云杉树上取食针叶,成虫具有假死性,当轻微触碰云杉枝条,成虫 四肢立即向胸部收缩,装死后从云杉枝梢上掉落,因其体色与土壤相似,落地后不易发现。 B.1.2 在种群密度小时,一般不取食整个针叶,只取食当年生针叶中端部的叶缘,食痕呈环状缺刻, 造成云杉针叶残缺,针叶叶尖因无法进行正常养分输送,致使叶尖逐渐退绿后呈红褐色或掉落。 B.1.3 成虫喜聚集危害,如种群密度大,发生区云杉整株针叶受害,发红,如火烧过一样,严重发生 时,成虫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取食整个针叶,并可将云杉枝梢部的新芽苞取食,造成云杉树势衰弱甚 至死亡。 B.1.4 云杉大灰象生活史的纪录按见表B.1进行。 表B.1 云杉大灰象生活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幼虫 蛹 成虫 卵 7 DB63/T 1992—2021 CC 附 录 C (资料性) 云杉大灰象踏查表 《云杉大灰象踏查表》见表C.1。 表C.1 云杉大灰象踏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单位或调查人: 踏查编号: 林地类型 踏查地点: 乡 村(林班) 地形地势: 小班号(小地名) GPS点: 海拔: 树种组成: 郁闭度: 云杉种类: 平 均 树 高 平均胸径 (m): (cm): 种苗来源: 林业有害 生物名称: 分布情况(在正确的后面打勾): 林龄: 危害部位: 单株(点)囗 危害期: 团状 囗 片状 囗 无规则 囗 其它说明: 8 DB63/T 1992—2021 DD 附 录 D (资料性) 云杉大灰象标准地概况记录表和详查记录表 表D.1给出了云杉大灰象标准地概况记录的格式。 表D.1 云杉大灰象标准地概况记录表 乡镇名称: 乡镇代码: 村名称: 村代码: 地点描述

pdf文档 DB63-T 1992-2021 云杉大灰象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992-2021 云杉大灰象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992-2021 云杉大灰象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992-2021 云杉大灰象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0:29: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