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11.120.10 CCS B38 丽 5307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307/T 31—2021 粗茎秦艽种植技术规程 2021 - 07 - 20 发布 2021 - 08 -20 实施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5307/T 3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识、李云娟、李朝凤、韩旺旺、和忠、王灿星、和立宣、胡江洁、马卫霞、 和吉元。 I DB 5307/T 31—2021 粗茎秦艽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粗茎秦艽的产地环境、种苗生产、大田移栽及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丽江西北部海拔2200m~3000m区域的粗茎秦艽的规范化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 53/T 539-2013 粗茎秦艽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版 第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粗茎秦艽 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为龙胆科植物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 cm~ 50 cm,主根粗大,长圆锥形,多不分枝或下部有2分枝~3分枝,须根多条,扭结或黏结成一个粗的 根; 根茎部有许多丝状纤维残存叶基。基生叶多丛生,呈莲座状,叶片较大,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叶 长10 cm~40cm,宽4 cm~10 cm;茎生叶对生,较小,长圆状披针形,主脉5条纵贯叶片,先端稍尖, 全 缘。聚伞花序,簇生顶端。花冠钟头黄色或紫蓝色,塑果长椭圆状卵形或狭卵形,具明显的柄。花期 6 月~9月,果期9月~10月。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 小儿疳积发热。 3.2 根结线虫病 指根结线虫对植物的侵染和危害的过程。 4 产地环境 4.1 土壤 1 DB 5307/T 31—2021 有机质含量高,中性、偏酸性壤土或砂壤土。 4.2 气候 年平均气温7℃~13℃,年降雨量800mm~1200mm,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20℃ 以下,全年无霜期190d以上。 4.3 种植环境 喜湿润、凉爽气候,耐寒,怕积水,忌强光,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积水涝 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5 种苗生产 5.1 苗床准备 育苗床选择地势平坦、浇水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翻地前施腐熟农家肥1500kg~2000kg/666.7 ㎡,翻耕深度20cm~30cm翻匀。依地势按宽1m~1.2m,高25cm ,沟宽30cm作苗床,喷施50%多菌灵500 倍液,做到土细墒平,后将苗床浇透水备用。 5.2 选种 种子选择参照DB53/T 539-2013 4.7种子分级标准2级及以上标准(见表1)。 表1 分级 5.3 粗茎秦艽种子分级 要求 千粒重 g 发芽率% 净度% 水分% 一级 ≧0.35 ≧45 ≧95 ≦12 二级 0.35~0.25 35~45 90~95 ≦12 三级 < 0.25 < 35 < 90 <1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20℃~35℃的清水浸种24h,或用50mg/kg的赤霉素浸种8h.捞出滤干水后,与清洁细砂按 1:20的比例混匀,置于容器中,室温处理20d~30d。 5.4 播种 播种时间为:3月~4月,用种量为1.5kg~3kg/666.7㎡。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床后,撒厚 度为1cm的腐殖土,后盖上3cm~4cm厚松针,浇透水。 5.5 苗期管理 保持苗床土壤湿度60%~70%;结合除草分2次~3次减少松针覆盖量,待长出4片真叶时去除全部覆 盖物。 5.6 种苗分级 种苗选择参照DB53/T 539-2013 5.9种苗分级标准3级及以上标准(见表2)。 表2 粗茎秦艽种苗分级 2 DB 5307/T 31—2021 分级 6 要求 株根直径mm 主根长cm 其它 一级 >9.0 >4.0 二级 5.0-9.0 >4.0 三级 3.0-5.0 >4.0 有成熟饱满的顶芽,无病虫害,无霉烂,苗龄≦12月 四级 <3.0 <4.0 无成熟饱满的顶芽,或有病虫害,或有霉烂 有成熟饱满的顶芽,无病虫害,无霉烂,苗龄≦18月 大田移栽及管理 6.1 选地、整地 符合以上3.1~3.4产地环境要求,前茬适宜选择种植玉米等作物、排水良好的田块,清除田间杂物, 撒好基肥后深翻耙平,以1m~1.2m开沟起好垄面,垄宽0.6m~0.8m,垄间沟宽0.2m~0.3m。 6.2 移栽 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份种苗休眠期移栽。每垄移栽行3行~4行、株距15cm~20cm移栽并压紧周围 土壤,移栽密度在10000株~12000株/亩,视土壤肥力情况而稍作调整。栽后浇水并覆双色膜。 6.3 大田管理 6.3.1 破膜 开春后,新叶发出2叶时及时破膜,将叶片理出,留直径10cm左右的孔洞,破膜后轻微镇压幼苗周 围土壤以促进根部生长。 6.3.2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遵循“除早除小”原则,不能使用除草剂,雨季时除草尽量及时。清除田间残株、病株 及其他杂物,摘除病叶,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田块旱季不漫灌,雨季不积水。合理密植,及时整枝, 加强通风。 6.3.3 摘花打薹 在侧枝抽薹10cm以前,从基部2cm处摘除全部侧枝蕾薹,不能伤害主茎叶片。 6.3.4 施肥 基肥:移栽、整地前在地块上撒施腐熟农家肥2500kg~3000kg/666.7㎡和生物有机肥200kg~ 300kg/666.7㎡。复合肥(15:15:15)10kg~20kg/666.7㎡、普钙15~20kg/666.7㎡移栽前撒于垄面。 追肥:根据田间长势进行1次~2次追肥,每次使用复合肥(15:15:15)10kg~20kg/666.7㎡,酌情 施用尿素5kg~10kg/666.7㎡。追肥应避开摘蕾前后10d,肥料应离植株3cm,施肥深度5cm~10cm。 6.3.5 水分管理 覆膜前及破膜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45%~55%。 7 病虫害防治 3 DB 5307/T 31—2021 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有叶锈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遵循绿色防控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植保方针,不能使用无机化学农药进行灌根,农药使用按照GB/T 8321的规定。 7.1 农业防治措施 7.1.1 合理轮作 忌连作,与其他科属作物如玉米等合理轮作。 7.1.2 选用抗病株系 在大田选种时,采集无病虫害侵染或抗病品种的健壮植株。 7.2 化学防治 7.2.1 叶锈病 发病初期可喷洒喷施 1:200 波尔多液,每7d1次,喷3次~4次。严重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 倍~1500倍液,每10d 1次,连喷3次~4次;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4000倍液。做到交替 防治,以确保作物体内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标。 7.2.2 根腐病 可用70%甲基托布浸600倍液、75%百菌清、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7.2.3 根结线虫病 种苗用8%阿维菌素乳剂1000倍液浸根两小时,晾干水分后移栽;大田管理可用侧孢短芽孢杆菌、淡 紫拟青霉、木霉菌、淡紫紫孢菌等成分单一或混合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3次~5次,如:金地微线虫克 星500倍液~1000倍液灌根或淋施。移栽后大田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防治根结线虫。 8 采收贮藏 8.1 采收 植株生长年限达到2a及以上的,在10下旬至12月初,待地上茎叶枯萎变黄后选择晴天采挖。 8.2 初加工 根茎洗净泥沙后,挑出腐烂、发黑、空心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干燥,至颜色呈黄色时及时进行二次 干燥,或不发汗直接干燥。可晾晒,或用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不超过50℃,干燥至水分低于9%。 8.3 贮藏 干燥后的秦艽根茎选择在通风、阴凉、避光、干燥处堆放或装袋贮藏。 4

pdf文档 DB 5307-T 31-2021 粗茎秦艽种植技术规程 丽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 5307-T 31-2021 粗茎秦艽种植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1 页 DB 5307-T 31-2021 粗茎秦艽种植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2 页 DB 5307-T 31-2021 粗茎秦艽种植技术规程 丽江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0 10:23:3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