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560160.X
(22)申请日 2021.10.21
(73)专利权人 天津创源碧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301800 天津市宝坻区塑料制品工业
区潮阳东路北侧福德路东侧
(72)发明人 王洋洋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华专卓 海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 合伙) 11664
代理人 刘俊影
(51)Int.Cl.
B01D 29/58(2006.01)
B01D 29/03(2006.01)
B01D 29/9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来水深度处 理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
备备, 包括: 清水槽、 溢水槽、 第一出水口、 进水
口、 第一过滤网、 行走桥、 第一支撑杆、 第二出水
口、 第二滤网、 第二支撑杆; 所述清水槽的后端 开
设有第一出水口; 所述清水槽左右两侧的顶部对
称开设有进水口; 所述清水槽左右两侧的顶端各
插接有一处第一过滤网, 且第一过滤网的底端插
接在进水口的底端上; 所述清水槽的左右两侧对
称设置有溢水槽, 且溢水槽与清水槽焊接固定;
所述溢水槽顶部的一侧焊接有行走桥; 本实用新
型通过对上述结构 的改进, 具有结构合理, 石英
砂的滤水性保持较好, 过滤效率较好, 安装拆卸
方便, 便于更换维护的优点,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
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16418524 U
2022.05.03
CN 216418524 U
1.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包括: 清水槽(1)、 溢水槽(2)、 第一出水口(101)、 进水口
(102)、 第一过滤网(103)、 行走桥(201)、 第一支撑杆(202)、 第二出水口(203)、 第二滤网
(204)、 第二支撑杆(20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槽(1)的后端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01); 所
述清水槽(1)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进水口(102); 所述清水槽(1)左右两侧的顶端各
插接有一处第一过滤网(103), 且第一过滤网(103)的底端插接在 进水口(102)的底端上; 所
述清水槽(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溢水槽(2), 且溢水槽(2)与清水槽(1)焊接固定; 所述
溢水槽(2)顶部的一侧焊接有行走桥(201); 所述行走桥(201)一端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
杆(202), 且第一支撑杆(202)的底端焊接在溢水槽(2)的内侧表面上; 所述行走桥(201)另
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水口(203), 且第二出水口(203)开设在溢水槽(2)的顶部; 所述行走
桥(201)靠近第二出水口(203)的一端的顶端上插接有第二滤网(204), 且第二滤网(204)的
底端插接在第二出水口(203)的底端上; 所述第二滤网(204)包括框板(2041)、 石英砂板
(2042)、 提手(2 043); 所述石英砂板(2042)镶嵌在框板(2 041)的内侧, 且提手(2043)焊接在
框板(2041)上端的一侧; 所述设在清水槽(1)左右两侧的溢水槽(2)通过第二支撑杆(205)
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205)的一端焊接在左侧所述溢水槽(2)底部的右侧, 且第二支撑
杆(205)的另一端焊接在右侧所述溢水槽(2)底部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水槽(1)与溢
水槽(2)均呈梯形槽状, 且清水槽(1)与溢水槽(2)的顶端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水口
(101)呈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102)与
第二出水口(203)均呈矩形状, 且进水口(102)与第二出水口(203)均在前后方 向上直线阵
列有多个, 并且多个所述进水口(102)与多个所述第二出 水口(203)左右一 一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桥(201)呈
矩形板状, 且行 走桥(201)的顶端面上均布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杆
(202)与第二支撑杆(205)均呈圆管状, 且第一支撑杆(202)与第二支撑杆(205)均在前后方
向上直线阵列有 多个。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418524 U
2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 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来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 尤其涉及一种自来水深
度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主要包括自来水处理设备基本信息、 主系统、 工艺说明、 维护
方式封内容。 整套自来水处理设备中采用多种工艺相结合, 使其达到最优净化效果。 首先,
需要对原水进行处 理, 因为原水中存在大颗粒物质, 如果 不清理掉会损坏设备中其它配件。
[0003]沉淀是原 水处理的重要工艺, 所需沉淀设备较多, 其中V型滤池是用来过滤经过絮
凝沉淀后的水, 经过滤后投入臭氧接触池进 行消毒处理。 进入V型滤池的水会携带一些污染
粒子, 大多的V型滤池一般采用石英砂过滤, 这些污染粒子容易累积收集在石英砂的滤层当
中, 导致石英砂颗粒表 面的增厚, 进而阻碍水的流动, 易降低过滤效率, 且大多V型滤池上的
石英砂不方便拆卸, 不方便石英砂的更 换与维护。
[0004]有鉴于此, 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 提供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旨在通
过该技术, 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 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 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包括: 清水槽、 溢水槽、 第一出水口、 进水口、 第一过滤
网、 行走桥、 第一支撑杆、 第二出水口、 第二滤网、 第二支撑杆; 所述清水槽的后端开设有第
一出水口; 所述清水槽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进水 口; 所述清水槽左右两侧的顶端各
插接有一处第一过滤网, 且第一过滤网的底端插接在进水 口的底端上; 所述清水槽的左右
两侧对称设置有溢水槽, 且溢水槽与清水槽焊接固定; 所述溢水槽顶部的一侧焊接有行走
桥; 所述行走桥一端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杆, 且第一支撑杆的底端焊接在溢水槽的内侧
表面上; 所述行走桥另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出水口, 且第二出水口开设在溢水槽的顶部; 所
述行走桥靠近第二出水口的一端的顶端上插接有第二滤网, 且第二滤网的底端插接在第二
出水口的底端上; 所述第二滤网包括框板、 石英砂板、 提手; 所述石英砂板镶嵌在框板的内
侧, 且提手焊接在框板上端的一侧; 所述设在清水槽左右两侧的溢水槽通过第二支撑杆相
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焊接在左侧所述溢水槽底部的右侧, 且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
焊接在右侧所述溢水槽底部的左侧。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 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清水槽与溢水槽均呈梯形槽状, 且清水槽与
溢水槽的顶端对齐。
[0009]作为本技 术方案的进一 步优化, 所述第一出 水口呈方形状。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 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均呈矩形状, 且进水口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418524 U
3
专利 一种自来水深度处理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32: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