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22928.X
(22)申请日 2022.08.02
(71)申请人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 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401122 重庆市渝北区北部新区赛迪
路1号
(72)发明人 李东海 罗磊 马丁 罗宝龙
雍海泉 郭秀键 郑君 郎明松
余嘉洋 王勋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 1275
专利代理师 廖曦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V 10/72(2022.01)B30B 11/16(2006.01)
G06F 119/0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预测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预测的方
法, 属于冶金尘泥固废转底炉领域。 该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S1: 获取辊套初始寿命状态; S2: 采用
机器视觉分析技术对所制成的生球粒度进行在
线实时监视和图像识别, 连续获取中间过程状态
的生球粒度分布特征; S3: 统计大于分级界限的
生球粒度数据; S4: 得到辊套 的剩余寿命值; S5:
当剩余寿命值达到预设的1级阈值10%时发出预
警, 达到2级阈值时寿命归零; S6: 将历史统计均
值反馈修正辊套理论处理料量。 本发 明完全不同
于传统的人工预测模式, 利用本发 明可实现转底
炉压球机辊套寿命的自动预测, 可助力降低维护
成本的同时保障运行稳定, 支撑生产维护的精细
化管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15391996 A
2022.11.25
CN 115391996 A
1.一种压球机辊套 寿命预测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记录辊套设计的初始生球设计粒度P0和理论处 理料量M0, 获取辊套初始寿命状态;
S2: 采用机器视觉分析技术对所制成的生球粒度进行在线实时监视和图像识别, 利用
图像识别对生球外形尺寸进行识别和自动统计, 以连续 获取中间过程状态的生球粒度分布
特征;
S3: 按照预设分级界限, 统计大于分级界限的生球粒度数据, 取其统计均值Pi与初始生
球粒度P0进行比对计算, 用以表征辊套球窝的磨损系数KP, 即KP=P0/Pi; KP∈[0.7,1], 下限
值预设能够调节;
S4: 利用计算得出的磨损系数KP修正辊套的理论 处理料量M0, 然后扣减已累计处理的料
量Mi, 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从而得到辊套的剩余寿命值Ri, 即有Ri=[1‑Mi/(KP*M0)]×
100%;
S5: 当剩余寿命值Ri达到预设的1级阈值10%时发出 预警, 达到2级阈值时寿命 归零;
S6: 积累形成辊套寿命的历史数据库, 然后将其历史统计均值
反馈修正辊套理论处
理料量M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预测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生球
的当量直径为8mm~16mm; 若初始生球的尺寸为不规则球形, 则其按等体积转化为球形颗
粒, 所得直径为当量 直径; 理论处 理料量为80000吨~120 000吨, 获取辊套初始寿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预测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级界
限, 为8mm, 当辊套磨损后, 生 成得到的生球尺 寸将变大, 即体积变大, 统计8mm以上的颗粒 统
计均值Pi, 8mm≤Pi≤16mm。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91996 A
2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 预测的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属于冶金尘泥固废转底炉领域, 涉及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预测的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转底炉工艺主要用于钢铁企业含铁含锌尘泥的环 保处理, 并产生金属化球团和次
氧化锌粉, 该工艺逐渐被国内认可和接受。 随着生产实践的进行, 新工艺也暴露了新的问
题, 例如转底炉所 处理原料为物性各一的含铁尘泥, 为便于后续工序处理, 须经配料混均后
采用成型机进行人工造块, 以获得形状均一的生球。 人工造块所采用的设备主要分圆盘造
球机和压球机 两种, 其中尤其以压球机应用最 为广泛。
[0003]压球机主要由给料器、 驱动装置、 一对工作辊和挤压装置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驱
动装置带动工作辊转动, 给料器将原料均匀送入工作辊的间隙, 通过挤压装置作用于工作
辊上, 使原料被套在工作辊外层的辊套挤压成具有规则形状尺寸的生球, 而辊套表面的球
窝大小就直接决定了所制生球的形状。 由于原料磨琢性强且长期处于高压作用下, 工况复
杂恶劣, 导致压球机辊套磨损快速, 生球尺寸也随之逐渐变化, 因此需定期对辊套进 行检查
更换。
[0004]由于转底炉生产是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作业, 一旦辊套磨损过于严重, 就难以获
得合格粒度的生球, 无法满足下游生产的要求, 严重时甚至需要被迫停产。 为保障生产, 目
前多是由富有 经验的操作人员根据辊套已处理的料量来对剩余寿命进 行预估, 然后定期提
前申请更换。 由于辊套造价昂贵, 人工判断准确性差, 因此往往极易更换过早而造成浪费或
者更换不及时而导 致生产难以为继, 无法支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球机辊套 寿命预测的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 术方案:
[0007]一种压球机辊套 寿命预测的方法, 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 记录辊套设计的初 始生球设计粒度 P0和理论处理料量M0, 获取辊套初 始寿命状
态;
[0009]S2: 采用机器视觉分析技术对所制成的生球粒度进行在线实时监视和图像识别,
利用图像识别对生球外形尺寸进 行识别和自动统计, 以连续 获取中间过程状态的生球粒度
分布特征;
[0010]S3: 按照预设分级界限, 统计大于分级界限的生球粒度数据, 取其统计均值Pi与初
始生球粒度P0进行比对计算, 用以表征辊套球窝的磨损系数KP, 即KP=P0/Pi; KP∈[0.7,1],
下限值预设能够调节;
[0011]S4: 利用计算得出的磨损 系数KP修正辊套的理论处理料量M0, 然后扣减已累计处理
的料量Mi, 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从而得到辊套的剩余寿命值Ri, 即有Ri=[1‑Mi/(KP*M0)]×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5391996 A
3
专利 一种压球机辊套寿命预测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8:43: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