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7909 9.1
(22)申请日 2022.07.25
(71)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 学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号
(72)发明人 梁琳 韩鲁斌
(74)专利代理 机构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2 267
专利代理师 邓彦彦 廖盈春
(51)Int.Cl.
G01N 25/20(2006.01)
G01N 25/18(2006.01)
G06F 30/20(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双面散热模块的热阻确定方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散热模块的热阻确定
方法及系统, 确定双面散热模块的热阻; 在不改
变互连结构 的情况下, 对芯片进行双面散热、 底
层散热和顶层散热, 以确定双面散热模块顶层热
阻和底层热阻的测量值; 所述测量值为不改变双
面散热模块互连结构情况下测得的热阻, 且所述
测量值在不同散热条件下一致; 当顶层热阻测量
值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时, 双面散热材料结壳热
阻的等效阻值为顶层热阻的测量值; 当顶层热阻
测量值不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 双面散热材料结
壳热阻的等效阻值为底层热阻测量值的两倍减
去顶层热阻测量值。 本发明分析了不同外部测试
条件和内部结构对热阻测量结果的影 响, 得到了
DSC模块热阻的准确定义, 提供了热阻的测量精
度。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8页
CN 115219554 A
2022.10.21
CN 115219554 A
1.一种双面散热模块的热阻确定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双面散热模块, 所述双面散热模块由下至上依次包括: 底层散热器、 底层互连结
构、 芯片、 顶层互连结构以及顶层散热器; 所述顶层互连结构和底层互连结构均包括多层封
装材料;
在不改变互连结构的情况下, 对芯片进行双面散热、 底层散热和顶层散热, 以确定双面
散热模块顶层热阻和底层热阻的测量值; 所述测量值为不改变双面散热模块互连结构情况
下测得的热阻, 且所述测量值在不同散热条件下一致; 所述互连结构包括顶层互连结构和
底层互连结构, 所述顶层热阻为芯片顶层散热路径的热阻, 底层热阻为芯片底层散热路径
的热阻;
当顶层热阻测量值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 时, 双面散热材料结壳热阻的等效阻值为顶层
热阻的测 量值; 当顶层热阻测量值不大于底层热阻测 量值, 双面散热材料结壳热阻的等效
阻值为底层热阻测量 值的两倍减去顶层热阻测量 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散热材料结壳热阻的等效阻值具
体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建立双面散热材料结壳热阻的模型, 所述模型将结壳热阻设为第 一热阻和第 二热阻串
联; 所述第一热阻为距离结相对较近的热阻, 第二热阻为距离结相对较 远的热阻;
当顶层热阻的阻值大于底层热阻的阻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为两个底层热阻并联, 第二
热阻为两个第一差值热阻并联, 所述第一差值热阻的阻值 为顶层热阻减底层热阻;
当顶层热阻的阻值不大于底层热阻的阻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为两个顶层热阻并联, 第
二热阻为第二差值热阻, 所述第二差值热阻的阻值 为底层热阻减顶层热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还 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顶层互连结构去除和不去除, 对芯片分别进行底层散热分别得到底层热阻的真
实值和测量值;
将所述底层互连结构去除和不去除, 对芯片分别进行顶层散热分别得到顶层热阻的真
实值和测量值;
对比所述真实值和测量值, 确定顶层热阻的测量值是其真实值的一半, 底层热阻的测
量值是其真实值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参考所述真实值和测量值的关系, 确定所
述双面散热 材料结壳热阻的等效阻值, 具体为:
当顶层热阻测量值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的阻值为底层热阻测量值,
第二热阻的阻值为顶层热阻测量值与 底层热阻测量值的差值; 当顶层热阻测量值不大于底
层热阻测 量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的阻值为顶层热阻测 量值, 第二热阻的阻值为底层热阻测
量值与顶层热阻测量值差值的二倍; 其中, 所述顶层热阻和底层热阻的测量值均为其真实
值的一半; 所述结壳热阻的等效热阻为第一热阻 阻值与第二热阻 阻值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顶层互连结构去 除和不去 除, 对芯
片分别进行底层散热分别得到底层热阻的真实值和 测量值, 具体为:
将顶层互连结构的封装材料逐层去除, 并对逐层封装材料去除后的芯片进行底层散
热, 得到多个底层热阻值;
对比所述多个底层热阻值, 发现随着顶层封装材料的逐层去 除, 底层热阻逐渐展现阻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219554 A
2值增加的趋势, 直至顶层互连结构全部去除, 底层热阻的阻值最大, 此时双面散热模块变成
单面散热模块, 其底层热阻的阻值 为所述真实值;
不去除双面散热 材料的顶层互连 结构, 对其进行底层散热, 得到底层热阻的测量 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底层互连结构去 除和不去 除, 对芯
片分别进行顶层散热分别得到顶层热阻的真实值和 测量值, 具体为:
将底层互连结构的封装材料逐层去除, 并对逐层封装材料去除后的芯片进行顶层散
热, 得到多个顶层热阻值;
对比所述多个顶层热阻值, 发现随着底层封装材料的逐层去 除, 顶层热阻逐渐展现阻
值增加的趋势, 直至底层互连结构全部去除, 顶层热阻的阻值最大, 此时双面散热模块变成
单面散热模块, 其顶层热阻的阻值 为所述真实值;
不去除双面散热 材料的底层互连 结构, 对其进行顶层散热, 得到顶层热阻的测量 值。
7.一种双面散热模块的热阻确定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双面散热模块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双面散热模块, 所述双面散热模块由下至上依次包
括: 底层散热器、 底层互连结构、 芯片、 顶层互连结构以及顶层散热器; 所述顶层互连结构和
底层互连 结构均包括多层封装材 料;
热阻测量值确定单元, 用于在不改变互连结构的情况下, 对芯片进行双面散热、 底层散
热和顶层散热, 以确定双面散热模块顶层热阻和底层热阻的测量值; 所述测 量值为不改变
双面散热模块互连结构情况下测得的热阻, 且所述测 量值在不同散热条件下一致; 所述互
连结构包括顶层互连结构和底层互连结构, 所述顶层热阻为芯片顶层散热路径的热阻, 底
层热阻为芯片底层散热路径的热阻;
结壳热阻确定单元, 用于当顶层热阻测量值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时, 双面散热材料结
壳热阻的等效阻值为顶层热阻的测 量值; 当顶层热阻测量值不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 双面
散热材料结壳热阻的等效阻值 为底层热阻测量 值的两倍减去顶层热阻测量 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壳热阻确定单元, 建立双面散热材
料结壳热阻的模型, 所述模型将结壳热阻设为第一热阻和第二热阻串联; 所述第一热阻为
距离结相对较近的热阻, 第二热阻为距离结相对较远的热阻; 当顶层热阻的阻值大于底层
热阻的阻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为两个底层热阻并联, 第二热阻为两个第一差值热阻并联, 所
述第一差值热阻的阻值为顶层热阻减底层热阻; 以及当顶层热阻的阻值不大于底层热阻的
阻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为两个顶层热阻并联, 第二热阻为第二差值热阻, 所述第二差值热阻
的阻值为底层热阻减顶层热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阻测量值确定单元, 将所述顶层互
连结构去除和 不去除, 对芯片分别进行底层散热分别得到底层热阻的真实值和测量值; 将
所述底层互连结构去除和不去除, 对芯片分别进 行顶层散热分别得到顶层热阻的真实值和
测量值; 以及 对比所述真实值和测量值, 确定顶层热阻的测量值是其真实值的一半, 底层热
阻的测量 值是其真实值的一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壳热阻确定单元, 参考所述真实值
和测量值的关系, 确定所述双面散热材料结壳热阻的等效阻值, 具体为: 当顶层热阻测量值
大于底层热阻测量值时, 所述第一热阻的阻值为底层热阻测量值, 第二热阻的阻值为顶层
热阻测量值与底层热阻测量值的差值; 当顶层热阻测 量值不大于底层热阻测 量值时, 所述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219554 A
3
专利 一种双面散热模块的热阻确定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8:43:4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