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65.020.20 ICS B 38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715—2018 短序十大功劳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Mahonia breviracema production 2018 - 04 - 2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5 - 20 实施 发 布 DB45/T 171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辉、梁惠凌、王满莲、罗陈鹰、邹蓉、陈宗游、孔德鑫、柴胜丰。 I DB45/T 1715—2018 短序十大功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序十大功劳(Mahonia breviracema Y.S.Wang et Hsiao)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加工、质量要求、包装贮藏和生产档案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药材短序十大功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30768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WM/T 2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广西壮药材质量标准汇编(第一卷)》(2008年版) 3 产地条件 3.1 环境条件 3.1.1 空气 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 3.1.2 土壤 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 3.1.3 灌溉水 应符合 GB 5084的标准。 3.2 气候条件 3.2.1 温度 最适宜种植在年平均温度为17.5 ℃~19.5 ℃的地区。 1 — DB45/T 1715 2018 3.2.2 光照 对光照适应性较广,能适度耐荫,忌烈日曝晒。 3.3 种植地条件 宜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偏碱性砂壤土或石灰土环境种植。 4 栽培技术 4.1 育苗 4.1.1 种子育苗 4.1.1.1 种子采收 选择4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短序十大功劳植株为采种母树。于10月下旬~12月上旬, 当果实为深蓝紫色或棕黑色时即可采收。 4.1.1.2 种子处理 用清水漂洗去除果皮、果肉及空瘪种子,将饱满种子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后,装入洁净布袋置于温度 为3 ℃~6 ℃的冰箱内贮藏或藏于湿沙中。 4.1.1.3 质量要求 千粒重≥19.2 g、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0%。 4.1.1.4 苗地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石灰土作苗圃。 4.1.1.5 整地 苗地经深翻、碎土、耙平,播前开沟起畦,畦宽100 cm,畦面高20 cm,畦长和方向视苗圃地方位而 定。整地后,每667 m 施农家有机肥500 kg~800 kg,或施用有机肥200 kg~400 kg,与苗床土壤充分拌 匀、整平。 2 4.1.1.6 播种时间 2月下旬至3月中旬,当地表温度在15 ℃ 以上时即可播种。 4.1.1.7 播种和搭棚盖膜 播种时在畦面上开横行条沟,行距约20 cm,沟深2 cm~3 cm,株距约10 cm,将种子点播在条沟内。 播后用长180 cm的竹片横跨畦面,两端紧靠畦边插入土中15 cm~20 cm,弯成50 cm高的拱架,每隔100 cm 弯一条,构成拱棚。在拱棚上覆盖白色透明的薄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密封。 2 — DB45/T 1715 2018 4.1.1.8 苗期管理 4.1.1.8.1 揭膜 30 d后可发芽出苗。出苗后,若气温超过25 ℃,应将薄膜揭开,傍晚气温下降时重新覆盖。在苗高 6 cm后,逐步打开拱棚两端,3 d后把薄膜全部打开。 4.1.1.8.2 水分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 4.1.1.8.3 松土除草及间苗 及时松土除草。在长出1片~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拔去过密、细弱、畸形、有病虫为害的劣质苗。 4.1.1.8.4 追肥 2 苗期追肥2次~3次,每20 d一次。追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每666.7 m 施腐熟农家肥水800 kg~ 2 1 000 kg;也可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2%尿素水溶液,每666.7 m 喷洒50 kg水溶液。 4.1.2 扦插育苗 4.1.2.1 搭设荫棚 扦插前搭好简易大棚,盖好遮荫网,荫蔽度为80%~90%。 4.1.2.2 插床准备 以20 cm厚的河沙为扦插基质。畦宽100 cm。采用0.1%高锰酸钾或75%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淋透插床 进行消毒。 4.1.2.3 插条选择和处理 宜选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2年生枝条,剪成长度12 cm~18 cm带芽眼的插条,在上、下切口约0.5 cm 处留芽,下面的切口斜剪,上面的切口平剪,剪口平滑,插条不留叶。用1 000 mg/kg萘乙酸(NAA)浸泡 扦穗基部30 min~40 min,浸泡深度3 cm~5 cm。 4.1.2.4 扦插时期 以5~6月为佳。 4.1.2.5 扦插方法 将插条下部2/3插入苗床,压实基质,淋透水。 4.1.2.6 插床管理 插后搭好简易小拱棚,覆盖薄膜,适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 3 — DB45/T 1715 2018 4.1.3 苗木出圃 4.1.3.1 出圃时间及方法 宜在3~4月出圃。起苗前2 d淋足水,起苗要深,保持根系基本完整。起苗后用黄泥浆及时浆根, 保证根部湿润。 4.1.3.2 苗木检验 按GB 15569的规定执行。 4.1.3.3 苗木的包装和运输 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可对苗木进行粗包装(用帆布、塑料布等整车包装和保湿)和细包装(用草 绳、蒲包等进行单株或单捆包装)。在装载物外表面标上标注有品种名称,质量指标,生产日期,种苗 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明编号,生产单位名称及地址的苗木标签。运输途中,需对苗木采取保 湿、降温、通风、防日晒等措施。 4.2 大田栽培 4.2.1 种植时间 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种植为宜。于阴天或晴天的下午种植。 4.2.2 种植密度 采用0.50 m×0.50 m的高密度种植,每666.7 m 种植2 000~2 200株。 2 4.2.3 种植方法 每穴种植1株。种植时保持幼苗的根系伸展,细土覆盖根部,压实后浇透水,最后在基部覆盖松土。 4.2.4 施基肥 每株施腐熟农家肥3 kg~4 kg,加钙镁磷肥0.2 kg。 4.2.5 田间管理 4.2.5.1 查苗补苗 种植15 d后进行查苗补苗。 4.2.5.2 中耕、除草 全年中耕除草3次。中耕时根际周围宜浅,为4 cm~5 cm,远处可稍深,5 cm~7 cm。第一次在5月下 旬,第二次在7月上旬,第三次在10月中旬。 4.2.5.3 水肥管理 4.2.5.3.1 水分 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4 — DB45/T 1715 2018 4.2.5.3.2 施肥 4.2.5.3.2.1 方法 速效肥采用环状沟施肥法或条沟施肥法。沟宽15 cm、深10 cm~15 cm,肥、土混匀施入沟内,再覆 土填平。 4.2.5.3.2.2 时间及用量 施肥时间及用量如下: a) 12 月份,每株施腐熟农家肥 1.5 kg~2 kg; b) 3 月上旬,选择雨后进行,每株施尿素 0.03 kg; c) 5 月中旬,每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0.10 kg; d) 8 月下旬,每株追施复合肥(15:15:15)0.05 kg; 5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 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采用土壤翻晒、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灯光诱杀、 黄色粘虫板灯物理防治措施;注重保护本地天敌。对根腐病、炭疽病和天牛等主要病虫害,应及时采用 化学防治措施。药剂使用应符合 NY/T 1276 的要求。化学防治方法详见附录 A。 6 采收和加工 6.1 采收 种后1~3年可适量采叶,3年后可平地砍茎杆将地上部分全部砍收,6年后挖根整株采收。采叶宜7~ 8月后进行,挖株宜10~11月进行。 6.2 产地加工 叶直接晒干。根洗净,再运至洁净的晒场上与茎切段、晒干。 7 质量要求 药材质量、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应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8年版《广西壮 药材质量标准汇编》(第一卷)和WM/T 2的要求。 8 包装贮藏 将药材成品放入内衬白色聚乙烯薄膜袋的麻袋内,密封保存。薄膜袋质量应符合GB/T 30768的要求。 9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对生产技术、病虫害草鼠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人力、 物力投入等进行详细记录。 5 — DB45/T 1715 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短序十大功劳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短序十大功劳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表A.1 短序十大功劳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根腐病 发生及防治时间 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 此病易发于幼苗期3~4月,发病初期, 播种前用 50%代森锰锌或 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 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 800 倍或 漫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外皮变为黑 70%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灌根,7 d~10 d 再灌一次, 色,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地上茎 连续 3 次。也可用以下药剂喷洒:70%甲基托布津 500 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拔出 倍液,或 75%百菌清 600 倍液,每隔 10 d 喷一次,连 病株,可见主根上部和茎地下部分变黑 喷 3 次。 色,病部稍凹陷。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炭疽病 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 8 mm~15 mm,褐色,后期中央呈灰色, 或用7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 边缘暗绿色,外缘有明显的红黄色晕 一般每隔7 d左右喷洒一次,连续3次为宜。在使用时注 圈,病部轮生小黑点。一般在4月下旬~ 意药品的轮换。 5月上旬开始发病

pdf文档 DB45-T 1715-2018 短序十大功劳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715-2018 短序十大功劳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715-2018 短序十大功劳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715-2018 短序十大功劳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9:32: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