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38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1771—2019 生地黄产地加工操作规程 2019 - 06 - 25 发布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08 - 25 实施 发 布 DB14/T 1771—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采收 .............................................................................. 2 5 加工 .............................................................................. 2 6 质量要求 .......................................................................... 3 7 质量分级 .......................................................................... 3 8 包装 .............................................................................. 4 9 贮藏 .............................................................................. 4 I DB14/T 177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国新晋药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震云、张玮玮、吕建军、张府君、王伟、张志鹏。 II DB14/T 1771—2019 生地黄产地加工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地黄产地加工的术语和定义、采收、加工、质量要求、质量分级、包装及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生地黄产地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3.2 鲜地黄 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的新鲜地黄。 3.3 生地黄 将鲜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水分不得过15%。 3.4 焙干 把鲜地黄放在器皿里,加热烘焙,使其干燥。 3.5 1 DB14/T 1771—2019 堆闷发汗 将表面皱缩发硬、内部柔软无硬心的地黄堆置起来发热,使其体内水分往外渗至表面湿润,变软、 变色。 3.6 烘干 通过热空气将地黄块根中的含水量减少使其干燥。 3.7 杂质 地黄残留的侧根、须根及附着的泥沙等。 3.8 顶手 地黄加工后的手感,表面皱缩,质地柔软、内有硬心。 4 采收 4.1 采收年限 以块根作繁殖材料,种植一年采收。 4.2 采收期 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当植株地上叶片部分枯萎或土壤结冻前采收。 4.3 采收方法 选晴天,种植面积大时,深度超过30 cm 以上可用机器采挖,种植面积小时,可进行人工采挖,采 挖时避免伤及块根,防止破皮。 5 加工 5.1 净选分档 除去地黄残茎、残叶、芦头、须根、直径 2.5 cm 以下的小块根,按直径大(≥ 7 cm)、中(4 cm ~7 cm)、小(2.5 cm ~ 4 cm)分档。 5.2 清洗 将分档后的鲜地黄清洗,洗至地黄表面洁净、水液清澈,沥干水。水质符合GB 5749的要求。 5.3 2 干燥 DB14/T 1771—2019 采用焙干法和烘干法干燥地黄。 5.3.1 焙干 把鲜地黄放在烘焙床上加热,使其干燥。 5.3.1.1 装焙 将分档后的鲜地黄分别堆放在焙床上,厚度45 cm~50 cm,烘焙。 5.3.1.2 初焙 点火升温,使烘焙室温度升至70 ℃~75 ℃,将鲜地黄放入烘焙室,温度下降,再次将温度升至 70℃~75 ℃,烘焙30 h~36 h,焙干至五六成,此时含水量达35%~40%。此时,地黄表面皱缩、质地 柔软、内有硬心,随后降温至40 ℃~45 ℃。停止加热。期间翻动地黄1~2次。 5.3.1.3 发汗 取出初焙地黄置洁净的棚布上,堆积厚度不要超过1m,用洁净布盖严,在室内发汗48h左右,使体 内水分往外渗至表面湿润,变软、变色。 5.3.1.4 复焙 再次点火升温,使烘焙室温度达到55 ℃~60 ℃,之后将发汗后的地黄平铺在焙床上,烘焙20 h~ 24 h。烘焙期间,每天翻动2~3次。此时地黄水分含量在15%以下,总灰分在8.0%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在 3.0%以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地黄项下要求。 5.3.2 烘干 通过热空气烘烤将地黄块根中的含水量减少并使其干燥。 5.3.2.1 初烘 将分档洗涤沥干水的鲜地黄放入烘箱,当烘箱温度达到 70 ℃~ 75 ℃时,依次推进烘箱内,采取蒸 汽热风加热的方式,在 70 ℃~ 75 ℃加热 48h,陆续取出地黄。此时,地黄表面皱缩、质地柔软、内有硬 心,含水量为 35%~40%。 5.3.2.2 发汗 陆续取出地黄,放进发汗区,方法同5.3.1.3。 5.3.2.3 复烘 陆续将发汗后的地黄再次放入烘箱内,温度达到50 ℃左右时,加热20 h~24 h,取出地黄,此时地 黄水分含量在15%以下,总灰分在8.0% 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在3.0%以下。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地黄项下要求。 6 质量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地黄项下要求执行。 7 质量分级 3 DB14/T 1771—2019 生地黄分为统货和选货两个规格,统货不分大小;选货分为4个等级,一级每千克16支以内,二级 每千克32支以内,三级每千克60支以内,四级每千克100支以内。呈纺锤形或条状圆形,体重、质柔润, 表面灰白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油性。味微甜。无芦头、无老母根、无生心、无焦枯、无 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8 包装 按照SB/T 11182的要求执行。 9 贮藏 9.1 鲜地黄 对没有及时加工的鲜地黄,置于阴凉(0 ℃~10 ℃)通风的室内,用篷布盖严。 9.2 生地黄 按照 SB/T 11094 的要求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14-T 1771-2019 生地黄产地加工操作规程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6:10: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