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38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968—2019 罗汉果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Jeffrey cuttings 2019 - 05 - 31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6 - 3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968 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千烨农产品有限公司、桂林吉 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水元、黄夕洋、甘金佳、李虹、梁勇诗、向巧彦、秦永德、张燕玲。 II — DB45/T 1968 2019 罗汉果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Jeffrey)无性系扦插育苗的术语和定 义、采穗圃营建、扦插育苗、出圃、档案建立。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罗汉果扦插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性系 clone 由同一原株营养繁殖出来的所有植株总和。 3.2 采穗圃 cutting orchard 用优良无性系作为材料营建,培育遗传品质优良的穗条的种植园。 3.3 采穗母株 stock plant 采穗圃中某一无性系的分株,专门供采集穗条的母本。 3.4 扦插圃 cutting nursery 扦插育苗的繁殖园。 1 — DB45/T 1968 2019 4 采穗圃营建 4.1 圃地选择 在罗汉果适生地区域内,选择背风向阳、地形平坦、供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土壤弱酸性至中性且 疏松肥沃、前茬无严重根结线虫病、青枯病与病毒病等病害发生的地块。 4.2 大棚建造 根据圃地地形和面积,因地制宜规划构建防虫网大棚或塑料大棚。防虫网型号采用30~40目防虫网, 塑料大棚围裙需加装防虫网和棚顶外部安装70%的遮阳网。大棚朝向宜为南北向。 4.3 土壤消毒 按0.3 kg/m ~0.4 kg/m 用量在棚内撒施生石灰等(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钙、石灰氮、原孢轮菌), 然后将土壤深翻30 cm,盖膜闷棚7 d~10 d。 2 2 4.4 整地做畦 畦宽1.0 m~1.2 m,畦高20 cm~25 cm,畦间通道宽30 cm~40 cm。畦朝向与大棚相同。 4.5 施放基肥 将5 kg/m ~7.5 kg/m 腐熟的有机肥、50 g/m ~75 g/m 过磷酸钙,结合整地做畦,充分与土壤混合。 2 2 2 2 4.6 建采穗母株选择 优良无性系的组培苗或扦插苗。 4.7 栽植 4.7.1 季节 春、夏季,当棚内最低温度稳定在15 ℃以上时即可栽植。 4.7.2 密度 密植型株行距为10 cm×15 cm,即60株/m ~70株/m ;非密植型按株行距20 cm~25 cm,即约20株/m 。 2 2 2 4.8 肥水管理 适时淋水,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0%~80%;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每10 d~15 d施有机水肥、腐殖酸 水溶性肥或复合肥液等1次,肥料浓度及用量视植株大小与长势强弱而定。 4.9 整蔓修剪 4.9.1 密植型 保持主蔓自然直立生长,当主蔓高度达到20 cm~25 cm左右时,应在倒伏前及时自基部保留1~2片 健康叶片短截。当植株萌发新芽后,保留最健壮的一芽,其余抹掉。之后重复修剪,直至秋季最后一次 采穗。 2 — DB45/T 1968 2019 4.9.2 非密植型 当主蔓高度达到20 cm~25 cm左右时,应在倒伏前利用吊绳或细竹竿引导直立向上生长,及时抹掉 侧芽、剪除卷须。 4.10 病虫害防治 4.10.1 概述 根据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对常见的罗汉果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炭疽病、斑枯病、白粉 病、红蜘蛛以及蚜虫等进行防治。 4.10.2 病毒病 严禁病毒病发生、传染,一旦发现病株,须立即连根拔除、销毁。为预防病毒病的发生,要消灭蚜 虫等传播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喷施2%宁南霉素500倍液或0.5%香菇多糖水剂250~300倍液等。 4.10.3 根结线虫病 可用线虫必克、淡紫拟青霉、福气多等生物杀线虫剂与有机肥混合在施基肥时一并施用或兑水淋施。 或选用10%噻唑磷颗粒剂等,在整地做畦时撒施并通过翻地混于土壤中或于线虫高发期在苗木行间开沟 撒施并加土覆盖。 4.10.4 炭疽病 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溶液或75%线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溶 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溶液喷雾防治;或用25%咪酰胺水剂800~1 000倍或70%代森联水分 散颗剂+50%纯烯酰吗啉600~800倍防治。 4.10.5 斑枯病 发病初期,可用45%恶霉灵·甲霜WP800~1 000倍液或咪鲜胺·锰盐或60%百泰可湿性粉剂1 500~ 2 000倍液喷雾防治。 4.10.6 白粉病 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5%粉锈宁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 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10.7 红蜘蛛 可用15%哒螨灵乳油2 000~2 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3.3%阿维·联苯菊乳油1 000 倍液,或22%阿维·哒螨灵可湿性粉剂4 000倍,主要喷施叶背防治。 4.10.8 蚜虫 可及时喷洒50%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蚜松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 油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4.11 使用年限 采穗母株当年栽植当年使用,使用年限为1年。 3 — DB45/T 1968 2019 5 扦插育苗 5.1 扦插圃地选择 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地形平坦、供排水良好、交通方便、远离病毒病传染源的地块。 5.2 扦插大棚建造 建造温室大棚。温室大棚应采用透光性强、保温性好的塑料薄膜或阳光板作为覆盖材料,配置70%~ 90%荫蔽度的遮阳网和30~40目的防虫网。棚内宜配套喷淋设备、控温设备、调湿设备、遮阳设备。 5.3 扦插容器与苗床 5.3.1 总则 参照LY/T 1000的规定,进行整地作床、基质配制、填装和摆放营养杯。 5.3.2 整地作床 将温室大棚内地面整平,划分苗床和步道,苗床宜为宽1.0 m~1.2 m,步道宽0.3 m~0.4 m,床面与 步道相平。保障排水畅通,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5.3.3 扦插基质配制 取土质疏松、透气、透水的黄心土或腐殖土或泥炭土(约7份)与腐熟鸡粪等农家肥(约3份)、磷 钾肥(适量)等充分拌匀制作营养土。基质使用前,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对基质灭菌, 杀灭线虫。也可采用蒸汽或其他方式的高温灭菌。 5.3.4 填装营养杯 宜采用规格为8 cm×10 cm或10 cm×12 cm的塑料薄膜营养杯。装杯时,营养土应装实,装至离营养 杯上缘约0.5 cm处。 5.3.5 摆放营养杯 大棚苗床使用前用生石灰消毒,撒施,用量0.5 kg/m 。然后将装好基质的营养杯整齐地摆放到苗床 上,营养杯上口应平整一致,苗床四周用土培好。 2 5.4 穗条采集与处理 5.4.1 穗条采集 用75%的酒精消毒剪刀。若为异地采集,还需准备保鲜袋、保温容器、保温材料(冰袋,冰块) 和标 签。采穗母本植株生长至一定高度,且茎部纤维化或半纤维化后,选择在晴天的上午10:00以前采集生 长良好、长势健壮的母本茎蔓,自基部保留1~2片健康叶剪断。采下的穗条应基部朝下顶部朝上放置于 底部装有浅水的塑料桶内或具有保湿功能的其他容器中。若采集地点较远,可将穗条装入保鲜袋后,再 放入已放置冰块或冰袋的保温容器中,材料与冰块之间用纸隔开,并要防止冰块溶化的水进入保鲜袋内。 5.4.2 插穗处理 穗条采集并运回后,选择宽敞、荫凉、无风的室内或室外剪取插穗。穗条顶部未纤维化的幼嫩部分 宜弃掉不用。用剪刀或嫁接刀将穗条纤维化或半纤维化的部分剪成长3 cm~5 cm、带一芽一叶的插穗, 4 — 插穗的上剪口离叶腋约0.5 cm,插穗上的叶片视大小可裁掉1/4~1/2。所有剪口要求平滑、不破皮、不 劈裂。 DB45/T 1968 2019 5.4.3 激素处理 剪好的插穗需放入促根激素溶液中浸泡处理。促根激素为生根粉(ABT)、萘乙酸(NAA)、吲哚丁 酸(IBA)及其混合物等,浓度50 mg/L~100 mg/L时浸泡10 min~30 min,浓度500 mg/L~1 000 mg/L时 浸泡10 s~30 s,凉干后即可扦插。按照采穗圃无性系原株编号,分别无性系采穗、挂牌、扦插。 5.5 扦插 5.5.1 时间 宜在9~10月。 5.5.2 方法 喷水先将苗床营养杯基质润湿,然后将处理好的插条插入每营养杯中心,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 插后淋透水。 5.6 扦插后管理 5.6.1 遮阴与保湿 扦插后至萌芽生根前,育苗大棚应用单层或双层遮光度为70%~90%的遮阳网遮荫,并通过喷雾使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插穗萌芽生根后,逐步拆除遮阳网,使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80%以下, 晴天中午通风换气0.5 h以上。 5.6.2 温度控制 秋季中午前后温度过高时,可通过遮阴、喷雾和通风换气等措施降温,使育苗大棚白天高温控制在 35 ℃以下;冬季气温过低时,育苗大棚除中午安排短时通风换气外,其余时间应处于密封状态,白天 尽量增强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棚内温度,晚上覆盖遮阳网或采用双层拱棚保温。如温度低于 5 ℃,应采取棚内加温措施。 5.6.3 肥水管理 苗床营养土不宜过干或过湿,通过喷水或淋水使营养土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为宜。插穗萌 芽生根前,宜每5 d~7 d喷施一次叶面肥。插穗成活并抽生新芽后,宜每10 d~15 d淋施一次有机水肥、 腐殖酸水溶性肥或复合肥水溶液。 5.6.4 病虫害防治 按照4.10规定执行。 6 出圃 第二年春季,当苗高5 cm~15 cm,不定根

pdf文档 DB45-T 1968-2019 罗汉果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968-2019 罗汉果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968-2019 罗汉果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968-2019 罗汉果扦插苗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13:3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