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
S
备案
号:
10218-
2000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T
3
5
8
—
1
9
9
9
青海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1
9
9
9
-
1
2
-
2
4
发布
2
0
0
0
-
0
3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
B
63/
T
358
—
1999
I
前
言
马铃
薯是
我省
的主
要农
作物
,
利
用
块茎
做种
,
在
繁
殖过
程中
容易
感病
毒,
导
致
种薯
退化
,
甚
至
丧
失
种用
价值
。
为
了
保证
种薯
质量
,
充
分
发挥
脱毒
种薯
的增
产作
用和
延长
使用
年限
,
特
制
定脱
毒种
薯生
产
技
术操
作规
程,
供有
关单
位执
行使
用。
本规
程为
《
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技术
综合
标准
》
的
一
个单
项标
准,
与
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病毒
检测
、
马
铃
薯
脱毒
种薯
分级
标准
相配
套。
本规
程由
青海
省农
业技
术推
广总
站提
出并
归口
。
本规
程起
草单
位:
青海
省农
业技
术推
广总
站、
青海
省农
林科
学院
生物
中心
。
本规
程自
2000
年
3
月
1
日起
实施
。
本规
程主
要起
草人
:王
祖训
、
王
维
、
杨永
智
、
张云
杰
、
保国
恩。
D
B
63/
T
358
—
1999
1
青海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
程为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生产
技术
操作
规程
。
本规
程适
用于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的生
产技
术。
本规
程可
作为
青海
省各
级农
业科
研、
教学
、农
业技
术推
广、
种子
部门
、国
有良
(原
)
种场
和生
产
单位
繁育
马铃
薯脱
毒种
薯,
以及
农业
教学
、农
业科
技培
训。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下列
文件
中的
条款
通过
本标
准的
引用
而成
为本
标准
的条
款。
凡
是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
其
随
后所
有
的
修改
单
(
不
包括
勘误
的内
容)
或
修
订版
均不
适用
于本
标准
,
然
而
,
鼓
励
根据
本标
准达
成协
议的
各方
研
究
是否
可使
用这
些文
件的
最新
版本
。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
,其
最新
版本
适用
于本
标准
。
GB3243
—
82
马铃
薯种
薯生
产技
术操
作规
程
DB/T340
—
1999
青海
省马
铃薯
脱毒
种薯
病毒
检测
标准
3
定义
本规
程采
用下
列定
义。
3.1
PV
X
即马
铃薯
X病
毒,
也称
马铃
薯普
通花
叶病
毒,
主要
症状
为叶
脉间
表现
花叶
。
3.2
PV
Y
即马
铃薯
Y病
毒,
也称
马铃
薯重
花叶
病毒
,主
要症
状为
轻花
叶或
茎粗
缩,
严重
时坏
死。
3.3
PV
S
即马
铃薯
S病
毒,
也称
马铃
薯潜
隐性
花叶
病毒
,表
现症
状为
叶脉
深陷
粗缩
。
3.4
PL
RV
即马
铃薯
卷叶
病毒
,
表
现
症状
为叶
缘向
上卷
曲形
成管
状,
病
叶
小,
叶
质
硬脆
,
病
株
呈扫
帚状
,
初
侵
染叶
顶呈
浅黄
白色
,有
些品
种呈
紫或
红色
。
3.5
PS
TV
即马
铃薯
纺锤
形块
茎类
病毒
,茎
杆上
表现
症状
轻微
,块
茎呈
纺锤
形,
常呈
龟裂
畸形
。
3.6
脱毒
苗
指马
铃薯
通过
茎尖
剥离
、
分
生
组织
培养
脱去
PV
X
、
PV
Y
、
PV
S
、
PL
RV
和
PS
TV
等病
毒
的试
管苗
。
3.7
脱毒
种薯
利用
脱毒
苗,
通
过
世代
扩大
繁殖
,
生
产出
来的
种薯
,
即
原原
种
(
M
0
)
、
原
种
一代
(
M
1
)、
原种
二
代
(
M
2
)等
。
3.8
微型
薯
利用
脱毒
苗栽
植、
茎扦
插,
在温
室或
防虫
网棚
内假
植槽
上高
密度
繁育
的,
块茎
粒重
量为
1
g
—
20
g
的种
薯。
3.9
脱毒
原原
种(
M
0
)
指用
微型
薯在
温室
或防
虫网
棚内
栽培
生产
的无
病毒
种薯
。
D
B
63/
T
358
—
1999
2
3.10
原种
一代
(
M
1
)
指用
M
0
在具
备一
定隔
离条
件的
原种
生产
场生
产的
合格
种薯
。
3.11
原种
二代
(
M
2
)
用
M
1
在具
备一
定的
隔离
条件
的原
种场
生产
的合
格种
薯。
3.12
马铃
薯脱
毒种
薯生
产繁
育体
系
从培育脱毒苗开始,逐世代繁育原原种(
M
0
)
→
原种一代(
M
1
)
→
原种二代(
M
2
)
→
原种三代
(
M
3
)
→
原种
四代
(
M
4
)的
梯级
繁种
体系
。
4
脱毒
种薯
生产
技术
4.1
脱毒
苗
4.1.1
培养
基
用于
马铃
薯组
织培
养的
培养
基种
类较
多,
不
同
马铃
薯品
种及
不同
条件
可采
用不
同种
类的
培养
基。
最
常用
培养
基有
“
MA
”
培养
基、
“
MS
”
培养
基、
怀
特
氏培
养基
、
植
试
培养
基、
农
试
培养
基等
。
一
般
情
况下
,茎
尖初
培养
选用
附加
生长
调节
剂
“
MS
”
培养
基,
继代
培养
选用
不带
有机
成分
的
“
MS
”
培养
基,
快繁
采用
不加
任何
生长
调节
剂和
有机
元素
的
“
MS
”
培养
基。
4.1.2
茎尖
剥离
4.1.2.1
选择
适宜
当地
种植
的已
经省
级农
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审
定通
过的
品种
,选
出若
干具
有原
品种
特征
特性
的健
康种
薯(
块茎
)。
4.1.2.2
对中
选的
块茎
重量
100
g
—
150
g的
壮龄
薯,在
2
℃—
6
℃
和连
续光
照下
钝化
纺锤
块茎
病毒
60
天,
置于
36.5
℃—
37.5
℃
温箱
中钝
化卷
叶病毒
30
天,
然后
在室内
13
℃—
18
℃
条件
下催
芽。
4.1.2.3
经过
处理
的块
茎,
待幼
芽长至
4
cm
—
5
cm
,幼
叶未
展时
,剪取
2
cm
幼芽
进行
消毒
,然
后
在无
菌室
内超
净工
作台
上剥
取长
0.2
mm
—
0.5
mm
、带
1
个
—
2
个叶
原基
的生
长锥
。
4.1.3
分生
组织
培养
将切
下的
茎尖
分生
组织
立即
接种
在试
管内
的M
S培
养基
上,
每个
试管
接
1
个茎
尖,
接种
后用
棉球
或
纱布
球塞
好管
口,
管
口外
并用
牛皮
纸包
扎、
封
严、
并
编号
、
记
录
。
茎
尖
组织
置于
20
℃—
25
℃
、
相
对湿
度
70
%、
光照
强度
3000lux
—
5000lux
、每
天光
照
16
小时
条件
下培
养(
光源
为日
光灯
,并
配以
散射
阳光
更佳
)。
两周
后,
试管
内生
长点
明显
增大
变绿
,两
个月
后,
即可
长成
高约
3cm
的小
植株
。此
时,
将小
植
株转
移到
不带
有机
成分
的M
S培
养基
上,
待其
长到
5
片
—
8
片小
叶时
,进
行病
毒检
测。
4.1.4
脱毒
苗切
段快
繁
通过
检测
,不
带任
何病
毒、
类病
毒的
组培
苗,
即脱
毒苗
,切
段快
繁。
当脱
毒苗
长至
7
片
—
8
片
叶
时
,
在无
菌条
件下
将试
管中
的脱
毒苗
取出
,
剪
成
每侧
段都
带有
一个
叶片
的小
段,
然
后
把切
段平
放在
不加
任
何
生长
调节
剂和
有机
元素
的培
养基
三角
瓶中
,
200ml
三角
瓶可
放
40
个切
段,
在
5
℃—
22
℃
、
光
照
充分
的条
件
下,
一个
月可
获得
7
片
—
8
片叶
的植
株,
可供
进一
步切
段繁
殖。
扩繁
脱毒
苗进
行病
毒检
测。
4.2
微型
薯
4.2.1
繁育
条件
微型
薯必
须在
封闭
温室
内或
防虫
网棚
内生
产。
4.2.2
脱毒
苗壮
苗培
养
扩繁的脱毒苗长到高
3cm
—
4cm
、苗龄
3
片
—
4
片叶时开始炼苗,炼苗最适温室
20
℃—
25
℃
,最低
10
℃
,
最
高
35
℃
,
相
对
湿度
80
%以
上。
炼
苗时
间在
自然
光照
下
5
天
—
7
天。
炼
苗标
准是
叶片
宽大
、
深
绿
、
茎
杆粗
壮。
4.2.3
苗床
定植
将经
过壮
苗培
养的
脱毒
苗移
栽到
以蛭
石粉
或珍
珠岩
或细
砂为
培养
基质
的培
养盘
上,
每平
方米
栽
400
株
—
500
株,
缓苗
3
天
—
5
天,
最适
温度
20
℃—
25
℃
。相
对湿
度
85
%以
上。
4.2.4
采收
DB63-T 358-1999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49: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