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C
S
备案
号:
11967-
2002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3
D
B
6
3
/
3
8
1
—
2
0
0
1
春小麦
民和
6
6
5
品种
2
0
0
1
-
1
2
-
2
6
发布
2
0
0
2
-
0
3
-
0
1
实施
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
B
63/
381
—
2001
I
前
言
本标
准的
附录
A
是资
料性
附录
、附
录
B
是资
料性
附录
。
本标
准由
青海
省种
子管
理站
提出
并归
口。
本标
准起
草单
位是
青海
省民
和县
东垣
原种
场、
民和
县种
子经
营管
理站
和青
海省
种子
管理
站。
本标
准主
要起
草人
:孔
爱群
、
李俊
仁。
D
B
63/
381
—
2001
1
春小麦
民和
6
6
5
品种
1
范围
本标
准规
定了
春小
麦民
和
665
品种
的生
物学
特性
和植
物学
形态
特征
及经
济性
状。
对其
栽培
技术
要
点、
生产
能力
、适
宜种
植地
区作
了说
明。
本标
准适
用于
民和
665
品种
,本
标准
可作
为我
省各
级农
业科
研、
教学
、农
技推
广、
生产
单位
和种
子
部门
对该
品种
的鉴
别、
繁育
、推
广、
检验
、收
购与
销售
的依
据。
2
技术
内容
2.1
品种
来源
青海
省民
和县
原种
场
1977
年用
AlondraS-76
作母
本,
Opal/orofen
的F
,经
r
射线
照射
后选
育的
稳定
品系
作父
本,
通
过有
性杂
交,
于
1985
获杂
交后
代
7
8
(
313
)
56
-
1
-
1
(
F7
);
1980
年用
71B715
/
Sar-ic
F
-
70
的杂
交后
代中
选出
的顶
芒类
型稳
定品
系作
母本
,
TB902
作父
本,
通过
有性
杂交
后,
于
1985
年获
杂交
后代
8
1
(
61
)
15
-
2
(
F4
)。
1985
年用
7
8
(
313
)
56
-
1
-
1
(
F7
)
作母
本,
8
1
(
61
)
15
-
2
(
F4
)
作
父
本
,
再进
行有
性杂
交,
1994
年获
稳定
品系
86
(
2
-
3
)
6
-
6
-
5
-
4
-
2
-
1
,
1995
年缩
简为
代号
665
,并
进行
繁
殖和
品比
,
属
普
通小
麦
LutescenAL
变
种
。
2001
年
12
月
14
日青
海省
六届
农作
物品
种审
定委
员会
第二
次会
议
审定
通过
,现
定名
民和
665
,品
种合
格证
号为
青种
合字
第
0155
号。
2.2
特征
特性
2.2.1
植株
性状
芽鞘
绿色
,
幼
苗
半匍
匐;
苗
色深
绿,
幼
苗无
茸毛
。
叶
色
深绿
,
叶
相
挺直
,
旗
叶长
21.96
±
2.33
厘米
、
宽
2.00
±
0.16
厘
米
,
叶
耳
紫
色
。
株
型
紧
凑
,
株
高
116.38
±
+
2.80
厘米
,
基
部
第1
节间
长
3.12
±
0.84
厘
米
,
粗
0.37
±
0.04
厘米
,基
部第
2
节间
长
8.78
±
1.37
厘米
,粗
0.47
±
0.01
厘米
,穗
下节
长
49.23
±
2.33
厘
米
、
粗
0.38
±
0.02
厘米
。
单
株
有效
分蘖
数
0.14
个
—
0.16
个,
分
蘖
成穗
率
13.20
%
—
16.00
%。
灌
浆
期全
株表
面
有少
量蜡
粉,
成熟
时落
黄好
,全
田株
高整
齐。
2.2.2
穗部
性状
穗长
10.48
±
0.54
厘米
,
小
穗
数
22.29
±
1.37
个,
其
中
不孕
小穗
数
0.40
±
0.50
个,
穗
密
度指
数
22.20
,
属中
等。
穗长
方形
,顶
芒白
色,
颖壳
白色
无茸
毛。
护颖
长圆
形,
颖嘴
钝形
,颖
肩斜
肩,
颖脊
明显
到底
。
2.2.3
种子
性状
籽粒
卵圆
形、
红色
、饱
满、
腹沟
浅而
窄,
冠毛
多。
种子
休眠
期
25
天。
2.2.4
经济
性状
在每
公顷
450
万苗
(
30
万苗
/亩
)
情况
下,
平均
每穗
粒数
45.50
±
3.30
粒,
千粒
重
44.50
±
1.30
克
,
容量
773.50
克/
升。
平
均每
穗粒
重
2.02
克,
单
株重
2.32
克,
经
济系
数
0.40
。
籽
粒
半角
质,
粗
蛋白
质
13.
97
%,
粗淀
粉
68.38
%,
湿面
筋质
31.29
%。
2.2.5
属性
及生
育期
弱冬性。播种至出苗平均
20
天,期间
≥
0
℃
积温
100.10
℃
;出苗到抽穗平均
67
天,期间
≥
0
℃
积温
868.10
℃
;
抽
穗
至成
熟平
均
46
天,
期
间
≥
0
℃
积温
867.90
℃
,
生
育
期平
均
113
天,
期
间
≥
0
℃
积温
1736.0
0
℃
,全
生育
期平
均
133
天,
期间
≥
0
℃
积温
1836.10
℃
。
2.2.6
抗逆
性
抗青
干;
抗倒
伏、
抗旱
性中
等;
耐寒
性、
耐盐
碱性
、落
粒性
中等
。
2.2.7
抗病
虫性
D
B
63/
381
—
2001
2
抗三
锈,
在锈
病流
行年
份,
田间
表现
:对
条锈
0
—
1
;对
叶锈
和秆
锈都
是
0
—
0
;
对
雪
腐
叶
枯
、
根
腐
、
白粉
、赤
霉、
白杆
等病
害,
都有
一定
的抗
性或
耐性
。麦
茎蜂
防治
1
次
—
2
次,
被害
率
1
%
-
2
%。
2.3
栽培
技术
要点
水浇
地:
农家
有机
肥
45.000
吨/
公顷
—
60.000
吨/
公顷
(
3.00
方/
亩
—
4.00
方/
亩)
作底
肥,
全
生育期施纯
N0.086
吨/公顷
—
0.131
吨/公顷(
5.73
千克/亩
—
8.73
千克/亩),
P
2
O
5
0.059
吨/公顷
—
0.087
吨/
公顷
(
3.93
千克
/亩
—
5.80
千克
/亩
)
,
K
2
O0.020
吨/
公顷
—
0.038
吨/
公顷
(
1.33
千克
/
亩
—
2.53
千克
/亩
)
。
基
本苗
375.00
万/
公顷
—
525.00
万/
公顷
(
25.00
万/
亩
—
35.00
万/
亩)
,
最
高
总茎
数
825.00
万/
公顷
—
1050.00
万/
公顷
(
55.00
万/
亩
—
70.00
万/
亩)
。有
效穗
450.00
万/
公顷
—
600.00
万/
公顷
(
30.00
万/
亩
—
40.00
万/
亩)
。生
育期
间浇
水
4
次
—
6
次。
中位
山旱
地:
农家
有机
肥
30.000
吨/
公顷
—
40.000
吨/
公顷
(
2.00
千克
/亩
—
3.00
千克
/亩
)
作
底肥,全生育期施纯
N0.047
吨/公顷
—
0.084
吨/公顷(
3.13
千克/亩
—
5.60
千克/亩),
P
2
O
5
0.045
吨公
顷
—
0.062
吨/
公顷
(
3.00
千克
/亩
—
4.13
千克
/亩
)。
基本
苗
450.00
万/
公顷
—
495.00
万/
公顷
(
30.00
万/
亩
—
33.00
万/
亩)
,
最
高
总茎
数
750.00
万/
公顷
—
825.00
万/
公顷
(
50.00
万/
亩
—
55.0
0
万/
亩,
有效
穗
510.00
万/
公顷
—
540.00
万/
公顷
(
34.00
万/
亩
—
36.00
万/
亩)
。
2.4
生产
能力
及适
应地
区
2.4.1
生产
能力
在水浇
地大
面积
种植
,中
等水
肥条
件下
每公
顷产
量
6.300
吨
—
7.200
吨(
420.00
千克/
亩
—
480.00
千克
/亩
),
在较
高水
肥条
件下
每公
顷产
量
7.500
吨
—
9.000
吨(
500.00
千克
/亩
—
600.00
千
克
/
亩
)
。
在中
位山
旱地
大面
积种
植,
中等
肥力
条件
下每
公顷
产量
3.750
吨
—
4.650
吨(
250.00
千克
/亩
—
10.00
千
克/
亩)
,在
较高
肥力
条件
下每
公顷
产量
4.800
吨
—
6.000
吨(
320.00
千克
/亩
—
400.00
千克
/亩
)。
2.4.2
适应
地区
该品
种适
于我
省湟
水、
黄河
灌区
低位
、高
位水
地及
东部
农业
区中
位山
旱地
种植
。
DB63-T 381-2001 春小麦 民和665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49:42上传分享